-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扬州文峰塔:文脉绵延峰回路转
文峰塔位于扬州城南的古运河畔,集文化、宗教、民俗于一体,具有多重意义。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文峰塔的历史变迁。
文峰塔位于古运河宝塔湾旁,始建于明代万历十年,也就是1582年,它是扬州市区仅存的一座楼阁式古塔,为七层砖木结构,塔高近50米,塔下为文峰寺,有前殿后殿,东西廊房等清代建筑,从远处眺望,文峰塔既玲珑又雄伟,体现了中国古塔建造的高超技艺。
根据专家学者的考证,明中期尤其万历之后,南方地区兴起了修建文峰塔的风气,文化繁盛的扬州也不例外。“文峰”二字分别指文章、峰峦,蕴含文风顺畅、攀登高峰的愿景。
过去考试的这些举子,考状元都要到这边来先祭塔,先拜塔,所以一直延续到现在,现在好多高考的学生,高考前也要先到这边来点灯,叫智慧灯。(相当于是延续文脉的一个地方?)对,延续文脉。
带着人们的美好愿景,几百年来,文峰塔一直矗立在古运河畔,古塔静谧安详,河水流淌不息,二者形成了美妙的动静对比。“危楼切太空,尘埃俯冥蒙”、“拔地浮屠蘸水涯”、“九峰砚池塔作笔”,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写下了赞美它的诗句。
文峰塔像一支笔,运河像一幅画卷,早上太阳升起的时候,这个塔的影正好倒映在河里面,所以像一支笔,我们现在形容砚池,荷花池是一个砚台,所以这是一幅完美的画卷。
塔的选址、建造、寓意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而这份智慧同样体现在了运河水工上。
宝塔湾是一个之字形,一个是有宝塔,起到镇水的作用;第二个它又起到一个航标塔的作用,从运河归来的一些游子,只要看到我们的宝塔、文峰塔,就晓得到了扬州到了家,所以也是一个航标塔。
在过去,宝塔湾、文峰塔是从江南进入扬州的门户与地标,康熙、乾隆皇帝南巡时,都曾在此停留。一千多年前,这里还是唐代高僧鉴真大师东渡日本的重要地点。
唐天宝二年,就是公元743年,鉴真大和尚命弟子抵东河造船,准备首次东渡,就是这个地方,这个地方也是鉴真大和尚刚刚开始准备东渡的时候,在这个地方的准备地,当时这个地方原来也有一个造船的地方,所以从这个地方造船,在这个地方下水,再到长江。当时鉴真大师第二次、第四次、第六次东渡的时候,都是从这个码头走的,这个码头也是叫扬州人的成功码头,最后第六次成功东渡,也是在这边。
延续扬州文脉,见证运河历史,文峰塔是当之无愧的“运河名塔”!从明代走到今天,文峰塔和文峰寺历经沧桑。接下来,我们通过几件收藏品来继续了解背后的故事。
从明代至今,文峰塔和文峰寺屡次遭遇地震和战火,明天起三年,扬州曾发生6级地震,扬州城饱受重创,文峰塔却岿然不动。清康熙七年,山东发生了8.5级的大地震,波及扬州,文峰塔塔尖倾倒坠地,好在第二年得以修葺,将塔尖增高了一丈五尺。清代咸丰年间,文峰寺和文峰塔遭遇战火,塔遭焚毁。
晚清的一张明信片,塔整个没有木结构了,所以塔是比较光秃秃的,这张是黑白的照片,这些照片都是由外国人拍的。
郭服勤是一名集邮爱好者,多年来,他收藏了许多与文峰寺有关的明信片。这张晚清时期的明信片,真实记录了当时文峰塔的外观与运河边的繁忙景象。
旁边的泥土应该是在修缮运河的时候,把泥土堆积上去的,人们穿着长袍大褂,这边估计是粮草,所以说运河在当时来说,是比较繁忙的一个地方。(对,我看到有马,还有很多的货物。)我们是扬州人,对扬州的变迁是比较感兴趣的,当时花了三百多块钱买的。(这个在明信片里面是比较贵的一个价格了。)很少,因为你可遇不可求,所以我们不管多少钱,能看到,只要在自己经济能力能够承受的情况下,还是应该买回来,自己留着珍藏。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文峰塔均未修复。直到民国初年,万寿寺住持寂山等发起重修文峰塔,民国十二年,也就是1923年,在多方努力下,文峰塔终于毁而复建。
这张是民国的,塔是没有颜色的,是黑白的,塔旁边还有帆船,看得出来相当于这个地方是个码头,还是比较繁华的。塔已经全部修造成功了,几乎是和现在的塔相近了,只不过栏杆什么的不全。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城乡建设的开展,宝塔湾周边形成了繁忙的工业区。
这个附近已经有许多工厂,包括码头?、吊机,现在还能看到吊机在这里,只不过少了一些。(那个时候可能相对来说,周边环境不是特别理想。)那时候工厂林立,烟囱都很多的,因为当时这个地方有化工厂、农药厂。
1979年,文峰寺辟为公园。2001年,文峰寺正式批准对外开放,并将城内万寿寺的大雄宝殿、藏经楼等迁至文峰寺修复。2002年至2003年,文峰塔经过大规模修建,校正塔身,撤除所有的水泥构件,恢复木结构原貌,新增了佛像。至此,文峰塔始复旧观,还原了历史本色。2006年6月10日,文峰塔被重新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随着周边原有的化工企业陆续搬迁,文峰寺附近的环境也越来越好。
这个是现在的文峰寺,形状围墙基本上都跟现在的差不多了,我根据文峰寺的前世今生,把这个照片设计了一张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