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红烛》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VIP

2.2《红烛》课件(共2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烛第一单元第2课闻一多百年烛火:与闻一多的精神对话

教学目标了解新月诗派的相关知识以及诗人的生平经历及其主要创作把握本诗的抒情脉络和抒情方式,理解“红烛”的象征意义品味精彩诗句,鉴赏诗歌的语言学习诗人献身祖国、勇于自我牺牲的爱国主义精教学过程鲁迅先生曾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在那样一个黑暗动荡的年代,毛泽东说:“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郭沫若说:“趁着我们的血浪还在潮,趁着我们的心火还在烧,快把那陈腐了的旧皮囊全盘洗掉!新中华底改造全赖吾曹!”

教学过程他们以豪迈狂放的诗词抒写凌云壮志,而这一时期的闻一多,同样是一位青年志士,也是一位优秀的现代诗人,本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闻一多的代表作《红烛》,品位其诗歌的独特魅力,感受不一样的青年情怀。

教学过程1、作家简介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浠水。现代爱国诗人学者。自幼喜爱古典诗歌、绘画和戏曲。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的大会上,他愤怒斥责国民党反动派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日下午,即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二)【背景介绍】

教学过程1、作家简介闻一多早年参加新月社,在创作诗歌时,提出诗歌创作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绘画美(画面感)、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二)【背景介绍】

写作背景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爱国诗篇。1926年从美国归来,但看到的是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政治腐败、经济凋弊的黑暗现实,极为失望。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其诗的深层根基。《红烛》这首诗写于1923年。诗人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诗集,在回顾自己数年来的理想探索历程和诗作成就时,就写下了这首名诗《红烛》,将它作为同名诗集《红烛》的序诗。

教学过程3、文学常识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作者在继承我国古典诗词中的“顿”、借鉴西方十四行诗的“音步”的基础上,提出了“音尺”。新格律诗的音乐美,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节奏感强。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辞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二)【背景介绍】

教学过程1、层次划分全诗共九节,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三)【整体感知】【明确】第一部分 (第1节):赞美烛之红,吐露诗人心曲。第二部分 (第2~8节):紧扣“灰”“泪”写自己的思考、困惑,赞美了红烛的牺牲精神。第三部分 (第9节):赞美红烛精神。

教学过程2、这首诗就题材来说属于什么诗歌?(三)【整体感知】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诗是托物言志的诗歌,通过对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教学过程3、诗歌每一节开头都是一声“红烛啊”,这是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三)【整体感知】这是反复呼告的修辞方法。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方式。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且跟他说话。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反复的作用:结构上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回环起伏,使全诗的感情脉络更加鲜明。内容上增强语气,便于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1.诗人用李商隐的诗句“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引子,有何作用?李商隐原诗表达的情感和闻一多用此句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四)【文本探究】明确:引领全篇,含蓄地呈现主题,让诗人的情感有了缓冲。在原诗中,李商隐用“蜡炬成灰泪始干”表达了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表达了对爱情的忠贞不渝;由于时代背景和个人经历不同,闻一多赋予了新的思想感情,即托红烛言牺牲自我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对理想信念无比忠贞的坚守和歌颂。

教学过程2.本诗开头引用“蜡炬成灰泪始干”含蓄地表达了对理想的坚定信念,而最后一小节,引用“莫问收获,但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高中一线教学,可提供高中各个学科的授课资料,高考复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1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