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校联考八年级下学期期末(二)语文试题.docVIP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校联考八年级下学期期末(二)语文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校联考八年级下学期期末(二)语文试题

一、名句名篇默写

(★★)1.古诗文默写。

以诗为友,观人生百态。徜徉古诗苑,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1)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极目于洞庭湖的汹涌澎湃,让我们听到他“(2)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的心声;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诗人送别友人时的乐观豁达,劝慰中又满含期盼;《小石潭记》中“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环境让我们感受到柳宗元被贬谪时的孤凄悲凉;《石壕吏》中杜甫用“(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尽了百姓饱经战乱苟且偷生的悲楚;《卜算子·咏梅》中“(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显了陆游芳香依旧、坚持正义的风骨。

二、基础知识综合

(★★★)2.学校开展以“和”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

中国文化chóng尚“和”,有关“和”的思想(A)。“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既被视为诞育万物的本源,也被看作,还被认为是,更被尊奉为;心胸豁达、互相谦让,个人才能和乐,邻里才能和mù。在吴伯箫的《灯笼》中,晚上村头的那一挂红灯笼给孤行客带去的慰藉,何尝不是“和”的体现。开放包容、交流融通,社会才能和谐,世界才能和平。在《礼记》的《大道之行也》中,孔子用理想的“大同”社会表达对“和”的(B)。小到修身养性、齐家交友,大到治国理政、邦交抚远,诸如此类都离不开“以和为贵”。“和”是和谐,傲慢与偏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最大障碍;“和”是平等,人类文明因丰富多彩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有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

(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填写正确的汉字。

chóng______尚和mù________

(2)请为A、B两处选出合适的词语。

A.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追求追寻

(3)修改文中划线句的语病。

(4)填入文中“”处的语句,顺序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修德养性的关键②国家共处的原则③社会交往的准绳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三、语言表达

(★★★)3.下图是班长小语策划的“以和为贵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框架,请按照此思维导图把活动构思向班主任李老师汇报并征求修改意见。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乙】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丙】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①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②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③”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④”,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选自刘开《问说》)

[注]①达:通达。②奚:怎么。③正:匡正。④求放心:找回自己的放纵散漫的心。

4.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

5.根据“方法引导”的提示,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不理解的字词

方法引导

尝试释义

就有道而正也

成语推测法

如“避重就轻”

(1)_______

学问之道

课内迁移法

如“策之不以其道”

(2)_______

以多问于寡

语法推测法

词类活用:形容词作名词

(3)_______

舍问,其奚决焉

查阅字典法

①放下、丢开、放弃。②房屋,居住之所。③谦辞用法,称呼自己的亲属或属下。

(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试卷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K12 小初高全学科精品试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