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pptxVIP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地图选必一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泛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各种人们共同体。民族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中华民族指民族与民族之间因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联系而形成的相互关系。“在今天我们的国土领域之内,我国各民族在不同历史时期建立的政权与中央王朝之间的关系,均应视为民族关系。”民族关系国家关系指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古代的国家关系,则是专门指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往……如朝鲜、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概念阐析

文成公主入藏日本向唐朝派遣遣唐使民族政策对外交往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战与和,融与合——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Park1民族之“和合”

1.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夫余乌桓氐①设立官职:东北:夫余、乌桓北方:匈奴西北:羌、氐南方:夷、越典客、典属国(管理民族事务)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北逐匈奴筑长城南抚夷越设三郡周边民族分布②边疆管理:

2.汉朝①设立官职:②边疆管理:汉匈关系和亲政策军事打击行政管辖汉武帝时三次出击匈奴东汉89年窦宪出击北匈奴汉初河西四郡西域都护府思考:汉初和汉武帝时期为什么实行不同的民族政策?护乌桓校尉成为中原前往西域的要道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屯戍政策护乌桓校尉开发边疆,移民屯田监领东北乌桓、鲜卑各部设大鸿胪管理民族事务(秦朝典客演变而来)

知识拓展1.汉初采取的和亲政策是在汉朝刚建立,国力衰微,经济落后的情况下,不得已采取的政策。它使汉朝赢得了休养生息的时间,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匈奴的南下并没有停止。2.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例题:史学家翦伯赞诗云:“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作者盛赞的历史事件是()A.汉武帝大破匈奴B.汉朝和亲匈奴C.窦宪出击北匈奴D.张骞凿空西域B

探究思考:结合史料指出汉朝在边疆的屯戍政策的影响??有利于抵御匈奴的侵扰?降低了军费开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有利于边疆的开发?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西汉的屯田,是巩固新拓疆土的重要措施之一。屯田卒本身,也是边塞防御的手段之一,同时屯田区又为徙民、设县做好了基础准备。……西方的屯田卒,不仅从事农业生产,而且在有战事时参加战争。他们在西域且耕且战,对确立汉朝在西域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刘永强《两汉西域经济研究》屯戍政策

屯田戍边五胡内迁魏晋背景:汉王朝的军事征服以及他们为弥补中原兵力和劳力不足而对各少数民族的招诱。五胡:匈奴、羯、鲜卑、氐、羌影响:内迁的外族逐渐由游牧转向农业定居,胡汉文化相互影响渗透。《木兰辞》是北朝民歌,“乐府双璧”之一。文中有“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天子”“可汗”并用,这反映了()A.儒家思想观念已深入人心B.少数民族开始汉化C.北方女子都具有男子气概D.胡汉民族文化的交融D

民族交融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是民族间自然的交融,是历史上进步的现象,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前提。例题下图为《魏晋汉人胡食(画像砖)》,据图画内容可以推知()A.政府改革加速少数民族汉化B.社会动荡导致民众生活困苦C.民族交融促进生活方式变迁D.经济发展推动饮食结构改变C知识拓展

隋唐:民族事务管理机构:礼部和鸿胪寺1.隋朝:②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的治理(册封谯国夫人)③在边疆推行郡县制往往任用少数民族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因俗而治)④加强了与流求的联系①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突厥、吐谷浑、党项等)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边疆管理【史料阅读】p63蕃客朝贡使至,鸿胪寺勘风俗衣服、贡献物色、道里远近,并具本国王名录报。——王溥《五代会要》卷18《诸司送史馆事例》隋唐:各民族在大一统条件下大交融、大发展两宋:政权并立,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并未中断

“自古帝王虽平定中夏,不能服戎狄,朕才不逮古人,而成功过之,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资治通鉴》指出材料中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并结合所学分析为什么西北边疆各族称唐太

文档评论(0)

gnsy05lszr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自强不息,止于至善!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8月0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