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希沃地震安全课件
第一章:地震基础知识
什么是地震?地震的本质地震是地壳岩层在长期积累的应力作用下突然发生断裂,瞬间释放出巨大能量而产生的震动现象。这种震动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造成地面振动和建筑物破坏。核心概念震源:地下岩层断裂的起始位置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表位置震级:衡量地震能量大小的标准烈度:地震对地表破坏程度的度量
地震波的种类纵波(P波)传播特点:速度快,约6-7公里/秒运动方式:质点沿传播方向前后振动人体感受:上下颠簸,类似坐在颠簸的车上破坏程度:较小,但可作为预警信号横波(S波)传播特点:速度较慢,约3-4公里/秒运动方式:质点垂直于传播方向振动人体感受:左右剧烈摇晃,难以站立破坏程度:造成主要破坏,房屋倒塌多由其引起纵波先到达,横波后到达,两者之间的时间差为宝贵的避险时间。通常有12秒左右的预警窗口期,这也是地震预警系统的科学依据。
震级与烈度震级(Magnitude)震级表示地震本身释放能量的大小,采用里氏震级标准。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增加约32倍;每增加2级,能量增加约1000倍。5级以下:有感地震,一般不会造成破坏5-6级:中强地震,可造成建筑物损坏6-7级:强震,造成严重破坏7级以上:大震,毁灭性破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是客观的物理量。烈度(Intensity)烈度表示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受震级、震源深度、距离震中远近、地质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同一次地震,不同地点烈度不同震中烈度最高,向四周递减软弱地基烈度高于坚硬岩石采用12度烈度表进行评定同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取决于观测位置。例如:2008年汶川地震震级为8.0级(全球唯一),但震中映秀镇烈度达11度,成都市区烈度为8度,北京烈度仅为3-4度。
世界主要地震带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美洲西海岸、阿拉斯加、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西兰等地区。这是全球最活跃的地震带,集中了全球80%以上的地震。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从地中海经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至中国西南部和缅甸。我国西南地区的强震多发生在这一地震带上,占全球地震的15%左右。我国地震多发区西南地区四川:龙门山断裂带云南:小江断裂带西藏:喜马拉雅地震带西北地区新疆:天山地震带甘肃:祁连山地震带宁夏:海原断裂带其他地区台湾:环太平洋地震带华北:汾渭地震带东南沿海:东南沿海地震带
典型案例:1976唐山地震与2008汶川地震对比通过对比两次震级相近的大地震,我们可以清晰看到32年间我国防震减灾能力的显著提升。1976年唐山大地震震级:7.8级死亡人数:24.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约100亿元(1976年币值)背景:防震意识薄弱,建筑抗震标准低,救援体系不完善2008年汶川大地震震级:8.0级死亡人数:约8.7万人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进步:快速响应,全国动员,科学救援,重建高效关键启示虽然汶川地震震级更高、经济损失更大(反映经济发展水平),但死亡人数大幅下降,体现了建筑抗震标准提升、应急响应机制完善、救援技术进步带来的巨大成效。防震减灾能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左图:1976年唐山地震后的废墟景象,整座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右图:2008年汶川地震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第一时间展开生命大救援,体现了现代化的应急救援体系。
第二章:地震预防与避险知识掌握科学的避险技能,是在地震中保护生命的关键。本章将详细讲解地震前的预兆识别、避震要点和应急自救措施。
地震预兆与预警可能的地震前兆气象异常地震前可能出现闷热、气压异常、怪风、怪雾等现象地下水变化井水突然升降、变浑、变味、冒泡、水温异常动物异常鸡飞狗叫、老鼠搬家、鱼跃出水面等反常行为电磁异常电视、收音机、手机出现干扰,电灯忽明忽暗地声地光听到地下闷响,夜间看到地面发光现象重要提示这些现象不一定意味着地震即将发生,但如果多种异常同时出现,应提高警惕。地震预警系统地震预警是利用地震波传播速度差,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前发出警报。纵波(P波)速度快但破坏小,横波(S波)速度慢但破坏大。系统检测到P波后,抢在S波到达前发出预警。12秒平均预警时间从感受到纵波到房屋开始剧烈晃动3秒黄金避险时间足以躲到桌下或承重墙旁10秒伤亡率降低提前10秒预警可减少39%伤亡
室内避震要点核心原则:就地避险地震发生时,不要试图逃出建筑物!慌乱奔跑容易被坠落物砸伤或在楼梯拥挤中受伤。正确做法是立即就地寻找安全避险位置。01趴下(DROP)立即蹲下或趴在地上,降低重心,避免被震倒02掩护(COVER)躲到坚固的桌子下或承重墙旁,用双手或书包保护头颈03稳住(HOLDON)抓牢固定物,保持避险姿势直到震动停止安全避震位置?推荐位置坚固的桌子、床铺下方承重墙墙根、墙角处卫生间等小开间空间坚固的家具旁边(形成生命三角)?危险位置窗户、玻璃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