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的建筑风格特点.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乌镇古典建筑元素盘点

一、?水栅

\o乌镇乌镇位于杭嘉湖平原腹地,属太湖流域水系,河网密布,十字形的内河水系将全镇大致划分为东、西、南、北四块区域,也就是今天的东栅、\o西栅西栅、南栅和北栅。

“栅(zhà)”是何意?其实,它是一道道设立在水上的栅栏,属于防御工事的一种。

古时候,乌镇因毗邻京杭大运河,同时镇内水系四通八达,是商船往来、停歇之地,所以日渐富庶、繁荣。乌镇与太湖之间有连通的河道,虽然利于商船运输,却也方便了太湖水匪,他们时常来乌镇劫掠商人和富户,令人们苦不堪言。

?

?

图:西栅

乌镇位于两省三府七县的交界处,属于当时的“三不管”地带,因而匪患一直没能得到强有力的军事镇压,为了自救,百姓们就在镇子的东南西北四大水系上修建了几个大的木栅栏,白天升起水栅对外交易通商,晚上则降下栅栏防止水贼来犯。

节庆、集市期间,青壮男子们会在人群密集的河湾上,敲锣打鼓表演武功,以震慑宵小。他们一般在船上表演,后来这艘船被叫做“拳船”,已成为东栅景区的一项常态化表演项目。?

图:东栅水阁

二、?水阁?

水阁是江南水乡中最常见的风景,平民百姓家,为了增加居住空间,会在屋前的河道里打入数根用作支撑的石柱、木桩,将房屋的一部分架在河面上。

支撑水阁的石桩可以系船停舟,旧时的乌镇人习惯清早起来,划着自家的小船,喝早茶、赶早市,日子过得简单而惬意。就这样,乌镇的居民世代伴水而生、枕水而眠,成了真正的水乡儿女。

??

站在桥上,眺望远处绵延的水阁,可看到小桥流水、白墙黛瓦间,一座座参差而布的民居,以及一扇扇木窗里、隐约透露出来的生活景象。所谓“人家尽枕河”,不外如是。

三、?马头墙

留心观察乌镇的古朴民居,一家与相邻的一户之间,往往会多出一道较高的墙体,将两家人家分隔开来——这就是马头墙。

马头墙是江南古典民居建筑中的重要元素之一,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马头墙的主要作用是防止火势蔓延——乌镇的水阁民居多为木质结构,并且家家户户相连,一旦某处发生火灾,极易蔓延,造成严重灾害。为了预防这种情况,有条件的人家便在屋舍之间砌筑了马头墙,如今来到乌镇,放眼望去,入目皆是错落有致的马头墙,黑白相映,明朗素雅。

四、石拱门

“石拱门”的说法比较抽象,不过,你有否听过“街坊”、“坊间”等词语?石拱门的存在便是为了划分区域,它是城市区划、乡镇区划的象征之一。居住在两道石拱门之间的人们,就是传统意义上的“街坊邻居”。

?

图:东栅的“朝宗坊”石拱门

?

?图:西栅的“安渡坊”石拱门

石拱门除了起到界定区域的作用外,也像马头墙一样,有防止火势蔓延的作用——“石”拱门,基本为砖石构造,烈火难侵,火灾发生时,至多连累一坊之间的邻居,不会蔓延到坊外。因此,街坊之间休戚与共,感情也会更加亲密,时常互帮互助,人们常说的“远亲不如近邻”,就是这个道理。

五、古桥

乌镇既是水乡,也是“桥乡”,乌镇西栅占地4.92平方公里,河道交错纵横9000多米,古桥72座,河道密度和石桥数均为中国古镇之最。不仅在石桥数量上问鼎,乌镇境内古桥的桥型也别具一格。

?

?

图:傍晚的定升桥

图:雪中的定升桥

众多江南小镇中,三孔圆拱石桥十分罕见,乌镇西栅的定升桥便是其中保存非常完好的一座。桥长24.1米,整桥净跨12米,中间最大圆拱净跨3.4米,桥面宽2.4米。此桥在西市河上别有风格,南北台阶两侧护栏上的八个望柱顶雕有石狮,栏尾石绘有螺旋纹等图案,桥顶面中央石板上侧光下隐约有图案痕迹,从桥名推测,估计是“一鷺莲科”、“蟾宫折桂”一类圆形图案。此桥初建成时,应当是一座极为精美恢弘的石桥。

图:桥里桥

“桥里桥”不是一座桥的名字,而是通济桥、仁济桥的合称,两桥成直角相邻,不管站在哪一座桥边,均可以透过桥洞看到另一座桥。若站南河岸观看,两桥半圆形的桥孔倒映水面,似圆非圆,是乌镇的一大景观。

入夜后,面北站在通济桥上,欣赏璀璨辉煌的白莲塔与望津河水景,转过身,则是灯辉熠熠的仁济桥与它的倒影。在桥里桥畔,你可以沉醉于时光的无穷魅力。

图:雨读桥

雨读桥横跨通顺河,以廊桥的造型静立于绿树掩映之中,北侧是与桥身相连的墙面,南侧是背对河面的美人靠。这座桥不仅为过往的游客提供了休憩、赏景之所,也是旧时乌镇书生的雨天读书的宝地。

旧时乌镇读书人信奉晴耕雨读,随遇而安。细雨时节,便在雨读桥上诵书,桥顶有廊棚、可挡雨,北侧有墙体、可防风,背后是秀丽水景、可远眺。不知是因为靠近昭明书院,还是它庇护过的读书人太多,天长日久,雨读桥也有了几分幽远的书卷气息。

此外,乌镇还有众多兼具美感、底蕴于一体的古桥,如逢源双桥、如意桥、南塘桥、放生桥等,也许有一天,你会在这些桥上遇见更美的乌镇。

六、石雕、木雕

细微的角落里,也有易被人们忽视的小小风景,每一块小小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