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最新初二历史探究题训练精选.docxVIP

2025最新初二历史探究题训练精选.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最新初二历史探究题训练精选(聚焦核心素养,对接中考命题趋势)

一、主题探究类(侧重历史逻辑与综合分析)

探究一:制度创新与社会发展——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为例

材料1:(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左传》)

材料2:(秦朝)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3:(唐太宗)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贞观政要》)

问题链:

1.材料1反映西周实行什么制度?该制度的核心作用是什么?(4分)

2.对比材料1和材料2,秦朝在地方管理上进行了怎样的创新?这一创新对国家发展有何深远影响?(6分)

3.材料3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理念?结合所学,列举唐朝在完善中央决策机制上的具体措施(至少两例)。(6分)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核心趋势,并分析制度创新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4分)

探究二:文明交流与互鉴——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

材料1:(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后,葡萄、核桃、石榴等传入中原,中国的丝绸、漆器、铁器等远销中亚、西亚乃至欧洲。(《汉书·西域传》)

材料2:(唐代)长安城内有来自波斯、大食(阿拉伯)、天竺(印度)等国的商人、僧侣,胡食(如胡饼)、胡乐(如琵琶)、胡服流行。(《旧唐书·舆服志》)

材料3:(20XX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超过19万亿美元,中欧班列开行超7.3万列,雅万高铁(印尼)、中老铁路等标志性项目落地。(新华社20XX年报道)

问题链:

1.材料1中的“凿空西域”指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对汉朝及世界文明交流有何意义?(4分)

2.对比材料1和材料2,指出汉唐时期文明交流的共同特点(至少两点),并分析唐朝文明交流更加繁荣的原因(至少两点)。(6分)

3.材料3中的“一带一路”与古代丝绸之路有何内在联系?结合现实,说明“一带一路”对当今世界发展的积极作用。(6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的理解。(4分)

二、因果探究类(侧重逻辑推理与历史解释)

探究三:近代中国的沉沦与觉醒——以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为例

材料1:(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1842年)

材料2:(甲午战争后)《马关条约》规定: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1895年)

材料3:(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1912年)

问题链:

1.材料1和材料2中的条约分别与哪两次战争相关?对比两次条约内容,指出列强侵华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材料2中的条约对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有何危害?(2分)结合所学,分析甲午战败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表现(至少两点)。(4分)

3.材料3中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什么政治原则?它的颁布有何历史意义?(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沉沦”(民族危机加深)到“觉醒”(探索救国道路)的角度,概括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6分)

探究四:科技革命与社会转型——以两次工业革命为例

材料1:(18世纪末)英国煤矿工人用蒸汽机抽水,纺织厂主用珍妮机纺纱,生产效率提高了数倍。(《英国工业革命史》)

材料2:(19世纪末)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火力发电站,电话、电报成为新兴通讯工具。(《世界科技通史》)

材料3:(20XX年)中国“新四大发明”(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电子商务)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数字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二。(新华社报道)

问题链:

1.材料1中的“珍妮机”“蒸汽机”分别标志着什么?它们推动了哪一时代的到来?(4分)

2.对比材料1和材料2,两次工业革命在动力(能源)、发明领域上有何显著不同?(4分)

3.材料2中的科技发明对人类社会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至少两点)(4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科技—社会”关系的角度,分析科技革命如何推动社会转型?(6分)

三、比较探究类(侧重多维对比与辩证思维)

探究五:革命道路的探索——中俄比较

材料1:(俄国)1917年11月,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发动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攻占冬宫,推翻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2:(中国)1927年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问题链:

1.

文档评论(0)

学习办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级网络工程师持证人

各种文档PPT模板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7月21日上传了中级网络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