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全国文明村镇申报材料.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3—

—PAGE2—

村全国文明村镇申报材料

XX村位于X省XX县XX镇东部,地处乌江百里画廊中段,拥有14.4公里壮美江岸线。1935年3月,中央红军在此抢渡乌江,梯子岩、大塘等渡口见证了革命历程。近年来,XX村依托红色基因、生态禀赋与特色产业,扎实推进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实现了由昔日闭塞贫困村向今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深刻蝶变。

一、强化组织领导,筑牢文明创建根基

XX村始终将文明创建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坚持党建引领,构建“支部主导、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2023年,入选红色美丽村庄试点,获千万资金支持,高质效完成红军步道修复、渡口遗址保护、生态停车场建设等13个子项目,为文明创建奠定坚实物质基础。成立由村党组织书记牵头的工作专班,将文明创建指标分解细化,纳入村组干部年度考核,形成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责任体系。健全村民议事协商机制,通过村民代表大会、院坝会等形式广泛征集意见,确保创建工作顺民心、合民意。

二、做强特色产业,夯实共同富裕基石

立足海拔1200米、年均气温22℃、无霜期300天的自然优势,XX村将特色农业打造成富民强村的支柱产业。茶产业实现突破性发展,依托被专家认定为有机茶的优质资源,培育天灵茶、三丈水、乌江紫、乌江红等品种,形成“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的格局。茶园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周边650余人稳定就业,年产值超400万元。村民杨宗芬通过反包租管理两亩茶山,仅明前茶采摘半月收入即达4000余元。订单高粱成为新增长点,1100亩有机高粱直供茅台集团,亩产收益较传统玉米种植翻三倍,成为名副其实的“定制粮仓”。文旅融合激活新动能。修复梯子岩、大塘渡口等红色遗址,打造红军古井、红色文化长廊等载体,发展红色研学、休闲垂钓、民宿体验业态。岩口组沿河旅游项目带动柑橘、黄桃等农产品热销,农家乐、乡村客栈年接待游客超万人次,村民人均年增收近3000元。“渔歌唱晚”农耕文化体验园收集展示传统农具,建成“农耕活态博物馆”,成为网红打卡地,红军草鞋编织、推磨等体验项目让游客深度感受乡土文化。

三、深化环境整治,绘就和美乡村画卷

XX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铁腕治理环境顽疾。2020年投资200万元建成村级污水处理站,实现生活污水集中净化后回用灌溉,彻底告别“后山臭水沟”旧貌,如今河水清澈可钓鱼,鱼产品成为游客热销特产。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推行“红黑榜”制度,每月评选环境卫生先进户与落后户,红榜表彰、黑榜公示,有效破解“脏乱差”难题。从最初的不解质疑到如今的自觉维护,村民环保意识显著提升,村容村貌清爽整洁,作为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村内巷道干净整洁,不见烟头杂物。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建成柏油马路与特色民居相映衬的村容格局,实现水电网全覆盖,安装节能路灯,建设生态停车场,切实提升村民生活品质与游客体验。如今的XX村,山下乌江碧波如练,坡上茶园叠翠流金,秋日高粱翻滚红浪,构成一幅诗意栖居的生态画卷。

四、培育文明乡风,厚植精神文化沃土

XX村注重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大力涵养文明淳朴乡风。传承弘扬红色基因。深入挖掘红军南渡乌江事迹,修复保护梯子岩、大塘渡口遗址,建设红色文化长廊,使红色热土成为汲取精神力量的生动课堂。守护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国家级非遗“黔北花灯”的重要传承地,村民在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以花灯歌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依托农家书屋、村活动广场,定期举办篮球赛、读书会等活动。联系旅居北京的当代儒学大家刘长焕先生,通过书院讲学传播传统文化,其诗赋被刻上文化墙,增强村民文化自信。破除陈规陋习。通过村规民约引导移风易俗,倡导勤俭节约、邻里互助。随着“红黑榜”推行和素质提升工程开展,村民行为习惯发生深刻转变:“吵架的少了,互助的多了”,形成淳朴友善、守望相助的文明新风。

五、共建共享成果,谱写幸福生活新篇

文明创建的根本目的是提升村民幸福感获得感。通过产业强基、生态赋能、文化铸魂,XX村实现了物质富裕与精神富足的同频共振。2024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创建前实现大幅增长,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反哺民生事业能力持续增强。村民满意度、幸福感不断提升,从原名“农田村”到更名“幸福村”,正是村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生动写照。如今的XX村,村美人和共富,“富学乐美”的文明交响曲在乌江畔激昂奏响。

XX村始终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全国文明村镇创建为总抓手,实现了产业发展、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有机统一。红色底色愈发鲜亮,绿色发展动能澎湃,文明乡风浸润心田,村民幸福感如花儿绽放。恳请上级部门对XX村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予以考评验收。XX村全体村民将以此次申报为新起点,持续深化文明创建,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文档评论(0)

lazybo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