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运动系统的组成:结构是功能的基石演讲人
运动系统的组成:结构是功能的基石01运动系统的健康维护:科学用“械”,终身受益02运动的产生:多结构协同的“精密舞蹈”03总结:生命因运动而精彩,系统因呵护而长久04目录
2025初中生物人体的运动系统课件
各位同学、老师们:
今天,我们将共同走进人体最“动感”的系统——运动系统。作为一名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十余年的教师,我仍清晰记得第一次带学生观察猪关节标本时,孩子们盯着“关节头”与“关节窝”紧密嵌合的结构时惊叹的眼神。这种对生命结构的好奇,正是我们探索运动系统的起点。接下来,让我们从“是什么”“怎么动”“如何护”三个维度,逐步揭开运动系统的奥秘。
01运动系统的组成:结构是功能的基石
运动系统的组成:结构是功能的基石要理解“人体如何运动”,首先需要明确运动系统的基本组成。根据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构成,三者既独立发挥作用,又协同完成复杂动作。
骨:人体的“框架工程师”骨是运动系统中最坚硬的部分,成年人体内共有206块骨,它们通过特定的排列组合,构成人体的支架。以长骨(如肱骨、股骨)为例,其结构可分为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
骨膜:覆盖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膜,内含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成骨细胞。我曾在实验课上用镊子轻轻剥离鸡股骨的骨膜,学生们能清晰看到膜下渗出血珠——这正是血管为骨提供营养的证据。成骨细胞的存在更关键:儿童期它促使骨不断长长、长粗;骨折时,它又能促进骨痂形成,帮助修复。
骨质:分为密质和松质。密质分布在骨的表层,像“钢筋”一样坚硬,能承受较大压力(例如股骨可支撑人体数倍体重);松质分布在骨的内部,呈蜂窝状,既减轻骨的重量,又能分散压力(如椎骨的松质结构可缓冲跳跃时的震动)。
骨:人体的“框架工程师”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中。幼年时为红骨髓,具有造血功能;成年后骨髓腔中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替代,变为黄骨髓(失去造血功能),但骨松质内的红骨髓终身保留。这解释了为何严重贫血患者有时需要进行骨髓穿刺(抽取髂骨或胸骨的红骨髓)。
骨的功能不仅是支撑身体(如脊柱支撑上半身)、保护内脏(如肋骨保护心肺),更是运动的“杠杆”——当骨骼肌收缩时,骨在关节处转动,完成屈伸、旋转等动作。
骨连结:运动的“枢纽装置”骨与骨之间的连接称为骨连结,根据活动程度可分为三类:
不活动的骨连结:如颅骨之间的缝,骨与骨通过纤维组织紧密相连,几乎无活动性,主要功能是保护脑。
微动的骨连结:如椎骨之间的连结,相邻椎骨通过椎间盘(由纤维环和髓核组成)连接,允许小范围的屈伸和旋转,同时椎间盘的弹性可缓冲运动时的震荡(例如跑步时减少对脑部的冲击)。
活动的骨连结(关节):这是运动系统中最关键的连结方式,也是我们重点学习的内容。以肘关节为例,其结构包括:
关节面:由关节头(凸出)和关节窝(凹陷)组成,表面覆盖一层光滑的关节软骨(厚度约1-2毫米)。我曾让学生触摸猪膝关节的软骨,那种“滑溜溜”的触感正是减少摩擦的关键。
骨连结:运动的“枢纽装置”关节囊:由结缔组织构成,包裹在关节周围,其内壁能分泌滑液(类似“润滑油”),储存在关节腔内。若关节囊发炎(如风湿性关节炎),滑液分泌异常,会导致关节肿胀、活动受限。
关节腔:关节囊与关节面之间的空隙,内含滑液,使关节运动更灵活。
关节的设计体现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原理:关节软骨和滑液保证了灵活性(如肩关节可完成360旋转),关节囊及其周围的韧带(如膝关节的交叉韧带)保证了牢固性(剧烈运动时不易脱臼)。
骨骼肌:运动的“动力引擎”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源”,人体约有600多块骨骼肌,占体重的40%左右。每块骨骼肌由两部分组成:肌腹:中间较粗的部分,由大量肌细胞(肌纤维)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用显微镜观察肌纤维,能看到明暗相间的横纹(故又称横纹肌),这是肌细胞内肌原纤维的排列结果。肌腱:两端较细的白色部分,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绕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例如,肱二头肌的肌腱一端附着在肩胛骨,另一端附着在桡骨;肱三头肌的肌腱则附着在肩胛骨和尺骨。321
骨骼肌:运动的“动力引擎”骨骼肌的特性是“受刺激能收缩”,但它只能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任何一个动作都需要至少两组肌肉相互配合。例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手臂自然下垂时,两组肌肉都舒张;提重物时,两组肌肉都收缩(这也是为何提重物久了会感觉手臂酸累)。
02运动的产生:多结构协同的“精密舞蹈”
运动的产生:多结构协同的“精密舞蹈”了解了运动系统的组成后,我们需要回答核心问题:人体是如何完成一个具体动作的?以“举手回答问题”为例,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实则是骨、关节、骨骼肌与神经系统协同作用的结果。
神经调控是“总导演”当我们想要举手时,大脑皮层的运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