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炭疽疫苗接种指南
作为长期从事传染病防控工作的一线人员,我深知炭疽这种古老传染病的“威力”——它曾在畜牧区引发过局部疫情,也让不少接触动物及其制品的工作人员彻夜难眠。而在所有防控手段中,疫苗接种始终是最经济、最有效的“防护盾”。今天,我想用最通俗的语言,从专业角度为大家梳理这份“炭疽疫苗接种指南”,既写给同行参考,也希望能让高危人群更清楚自己的“防护钥匙”该怎么用。
一、先聊清楚:炭疽是什么?疫苗为什么能防它?
要理解疫苗的作用,得先认识它的“对手”——炭疽杆菌。这是一种能产生芽胞的革兰氏阳性杆菌,生命力极强,在土壤、动物皮毛里能存活十几年甚至更久。当芽胞通过皮肤破损处、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后,会迅速“苏醒”繁殖,释放致命毒素,导致皮肤溃疡、肺部感染或肠坏死,严重时可引发败血症甚至死亡。
我们常说的“炭疽”,按感染途径分三种:皮肤炭疽(最常见,占95%以上,表现为黑色焦痂)、肺炭疽(死亡率最高,可达80%以上)、肠炭疽(因食用未煮熟的染菌肉类引发)。过去十年间,国内报告的炭疽病例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的畜牧养殖区,以及皮毛加工、兽医、屠宰等职业人群中——这些正是炭疽疫苗的重点保护对象。
那疫苗是怎么发挥作用的呢?目前国内使用的炭疽疫苗是“皮上划痕用炭疽活疫苗”,属于减毒活疫苗。简单来说,就是把毒性极弱的炭疽杆菌芽胞“种”在人体皮肤上,刺激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抗体和记忆细胞。当真正的致病炭疽杆菌侵入时,这些“记忆士兵”能快速识别并消灭敌人,避免发病或减轻症状。需要强调的是,疫苗保护效果并非“100%完美”,但能让重症率降低90%以上,这对高风险人群来说,几乎是“生死之差”。
二、谁需要打?谁不能打?接种前的“筛查课”
(一)重点接种人群:这几类人必须优先考虑
根据《炭疽防控技术指南》和多年实践经验,以下人群属于“高风险暴露人群”,建议全程接种炭疽疫苗:
畜牧养殖人员(尤其是散养户、养殖场工人):每天接触牛羊等食草动物,动物体表可能携带芽胞;
屠宰、肉类加工从业者:处理动物尸体时,若操作不当易接触到血液、分泌物中的病菌;
皮毛加工、制革工人:生皮张在未消毒前可能残留芽胞,加工时粉尘易经呼吸道吸入;
兽医及动物防疫人员:给动物诊疗、接种时,直接接触病畜或其分泌物;
实验室从事炭疽杆菌检测的工作人员:虽有严格防护,但仍存在操作暴露风险;
发生炭疽疫情时的周边人群:如疫点3公里范围内的居民、参与消杀的工作人员等。
需要提醒的是,普通居民如果不从事上述职业,日常接触感染炭疽的概率极低,无需主动接种。但如果是去炭疽疫源地旅游、参与相关科研项目等临时暴露情况,也应提前咨询当地疾控部门是否需要接种。
(二)暂时不能接种的情况:这些“红线”要避开
疫苗虽好,但并非“来者不拒”。以下情况需暂缓或禁止接种,具体需由接种医生评估:
绝对禁忌:对疫苗成分(如明胶、抗生素等)过敏者;患严重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晚期、原发性免疫缺陷)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如化疗、长期用激素)的人群;
相对禁忌:急性发热(体温>37.5℃)或处于急性感染期(如感冒、肺炎);严重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压危象);孕妇(目前缺乏孕妇接种的安全性数据,需权衡利弊);
特殊注意:接种部位皮肤有严重湿疹、皮炎或破损者,需等皮肤愈合后再接种(疫苗需通过皮上划痕接种,皮肤状态直接影响吸收效果)。
去年我在牧区做接种时,遇到过一位养羊户张大哥,他说自己“从小到大打疫苗都过敏”,我们立刻暂停接种并为他做了过敏原筛查,发现他对疫苗中的明胶辅料过敏,最终建议他通过加强个人防护(戴手套、口罩)来降低感染风险——这就是“筛查”的重要性,不能为了“应接尽接”而忽视安全。
三、怎么打?打几针?接种过程的“操作规范”
(一)接种方式:皮上划痕,不是“打针”
和大家熟悉的肌肉注射疫苗不同,炭疽疫苗采用“皮上划痕法”接种。具体操作是:用75%酒精消毒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皮肤(不能用碘酒,会杀死疫苗中的活菌),待酒精干后,滴1滴疫苗液在皮肤上,用消毒后的专用划痕针(或无菌缝衣针)在疫苗液处划“井”字,划痕长度0.5-1cm,以渗血但不流出血滴为宜。划完后让疫苗液在划痕处自然干燥(约5-10分钟),期间不要用手擦抹。
很多人第一次听说“皮上划痕”会紧张,担心“会不会很疼?”其实痛感比打针轻很多,就像被粗棉线轻轻划了一下。我曾给小学生做过科普,孩子们都说“像蚂蚁咬了一口”。但要注意,划痕一定要浅,太深可能导致局部反应加重,太浅则疫苗吸收不够,影响效果。
(二)接种程序:基础+加强,保护更持久
目前国内炭疽疫苗的接种程序是“1针基础+定期加强”:
基础免疫:高风险人群首次接种只需1针,接种后2-4周可产生有效抗体;
加强免疫:由于抗体水平会随时间下降(5-7年后保护力明显降低),建议每5年加强接种1次。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