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方法.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糖尿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方法

作为在基层内分泌科工作十余年的临床医生,我最深的体会是:糖尿病像一台“沉默的机器”——很多患者初次确诊时,往往已经出现了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损伤等并发症;而那些最终发展为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其实早在确诊前5-10年,就已经出现了胰岛素抵抗、糖代谢异常等“预警信号”。这让我愈发确信:对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是阻止疾病进展、降低并发症风险最有效的“前置防线”。

本文将从“为何要筛查”“谁需要筛查”“如何科学筛查”三个核心问题出发,结合临床实践经验与最新指南,系统梳理糖尿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的实用方法。

一、为何要重视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

糖尿病是我国发病率增速最快的慢性病之一。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已超1亿,而“糖尿病前期”人群(空腹血糖受损或糖耐量异常)更达3亿之多。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家庭的健康隐患——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真正致命的是其引发的慢性并发症:视网膜病变可能致盲,糖尿病肾病可能发展为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会让患者双脚失去知觉,大血管病变则会显著增加心梗、脑梗风险。

但更令人担忧的是糖尿病的“隐匿性”。临床中,约60%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前无典型“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症状,仅表现为乏力、皮肤瘙痒、伤口愈合慢等非特异性表现,很容易被忽视。等到出现明显不适时,往往已错过最佳干预时机。

早期筛查的意义就在于“抓早抓小”:通过对高危人群的主动排查,可以在糖代谢异常的早期(如空腹血糖受损、糖耐量减低阶段)及时发现问题,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或药物治疗,将疾病“拦截”在糖尿病前期甚至更早阶段。临床研究证实,糖尿病前期患者若能在3年内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6.0%以下,发展为糖尿病的风险可降低58%;即使最终仍进展为糖尿病,早期干预也能显著延缓并发症发生。

二、哪些人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明确筛查“靶人群”

要做好早期筛查,首先需精准识别“谁需要被筛查”。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及临床实践,糖尿病高危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类(需满足至少1项):

(一)代谢相关因素

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BMI)≥24kg/m2(亚洲标准)或中心性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85cm)。脂肪堆积(尤其是腹部脂肪)会直接导致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核心诱因。

血糖异常史:曾检测出空腹血糖受损(6.1mmol/L≤空腹血糖<7.0mmol/L)、糖耐量减低(7.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在5.7%-6.4%之间(糖尿病前期范围)。

血脂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0.91mmol/L或甘油三酯(TG)≥2.22mmol/L。脂代谢紊乱与糖代谢异常常“相伴相生”。

(二)疾病与家族史

家族史: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中有糖尿病患者。研究显示,父母一方患糖尿病,子女患病风险增加2-3倍;双方患病则风险升至5-10倍。

妊娠相关:有妊娠期糖尿病(GDM)史的女性,或曾分娩过巨大儿(出生体重≥4kg)的女性。这类人群未来发展为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普通女性的7倍。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因胰岛素抵抗普遍存在,PCOS女性患糖尿病的风险是同龄女性的4-5倍。

(三)其他风险因素

年龄≥40岁:随着年龄增长,胰腺β细胞功能逐渐衰退,胰岛素分泌能力下降,40岁后糖尿病发病率显著上升。

长期静坐少动:每天运动时间<30分钟,或职业以久坐为主(如办公室职员、司机)。运动不足会降低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能力,加重胰岛素抵抗。

长期高糖高盐高脂饮食:爱吃甜食、油炸食品,或每日盐摄入量>6g(约1啤酒瓶盖)。

特别提醒:高危人群并非“非黑即白”。例如,一位BMI25、父亲有糖尿病史、平时很少运动的35岁男性,即使目前血糖正常,也属于“高危中的高危”,需重点筛查。

三、糖尿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的具体方法——从初筛到确诊的全流程

明确了“谁需要筛查”,接下来要解决“怎么查”的问题。临床中,筛查方法需遵循“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创到有创”的原则,分阶段推进。

(一)第一阶段:风险评估——快速锁定“重点关注对象”

初筛的目标是用简单工具快速识别出需要进一步检查的人群,常用方法包括:

糖尿病风险评分问卷

最经典的是“中国2型糖尿病风险评分表”(简称CDRS),通过年龄、BMI、腰围、糖尿病家族史、妊娠糖尿病史、高血压史6个指标进行评分(总分0-50分)。例如:45岁(3分)、BMI26(3分)、腰围92cm(男性,3分)、父亲有糖尿病(5分)、无妊娠糖尿病史(0分)、无高血压(0分),总分14分。根据评分结果:

<25分:低风险,每3年筛查1次;

25-34分:中风险,每2年筛查1次;

≥35分:高风险,每年筛查1次。

这种方法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