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从疯癫到觉醒:1980-1990年代女性作家笔下“疯女人”形象剖析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与意义
20世纪80-90年代,是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思想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西方各种思潮涌入中国,为中国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这一背景下,女性文学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女性作家们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勇气,投身于文学创作之中,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展现女性的生活、情感和思想,揭示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处境。
在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作品中,“疯女人”形象频繁出现,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学现象。这些“疯女人”形象,有的是被社会压迫和歧视的受害者,有的是对传统性别观念的叛逆者,她们以疯狂的行为和言语,表达着内心的痛苦和挣扎,对男权社会进行着无声或有声的反抗。例如,残雪笔下的诸多女性形象,常常处于一种精神错乱的状态,通过她们怪异的行为和扭曲的心理,展现出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荒诞;陈染在作品中塑造的一些女性,也呈现出某种精神上的偏执和疯狂,以此来对抗男性主导的世界秩序。
对这一时期女性作家笔下“疯女人”形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理论层面来看,有助于深入理解女性文学的内涵和价值,丰富和完善女性文学研究的理论体系。通过分析“疯女人”形象,可以揭示女性作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叙事技巧、象征手法以及对人性、社会的思考,为文学批评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从现实意义角度出发,这些“疯女人”形象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她们的遭遇和命运,反映了女性在社会中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有助于引起社会对女性问题的关注,推动性别平等的实现。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国外,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较早,对女性作家及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较为深入。如桑德拉?吉尔伯特和苏珊?古芭的《阁楼上的疯女人——女性作家与19世纪文学想象》,对19世纪英美女性作家作品中的“疯女人”形象进行了系统分析,揭示了父权制文化下女性自我定义的困难和写作的困境。艾莱恩?肖瓦尔特的《妇女?疯狂?英国文化(1830-1930)》,专门研究了英国文化与女性精神病之间的关系,探讨了女性在社会和文化中的边缘地位。但国外研究多集中在西方文学作品,对于中国20世纪80-90年代女性作家笔下“疯女人”形象的研究相对较少。
在国内,随着女性主义思潮的传播和女性文学的发展,对女性作家及作品的研究逐渐增多。一些学者从女性意识、性别视角等方面对80-90年代女性文学进行了研究,如孟悦、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研究》,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进行了全面梳理,探讨了女性文学与社会历史的关系。也有部分研究关注到作品中的“疯女人”形象,分析其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然而,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对“疯女人”形象的研究多分散在对个别作家作品的分析中,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在研究角度上,虽然运用了女性主义批评等方法,但还不够多元化,对“疯女人”形象与社会文化、历史背景的深层联系挖掘不够深入。
1.3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本细读法,对20世纪80-90年代女性作家的代表性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和分析,从文本的语言、结构、情节、人物塑造等方面入手,挖掘“疯女人”形象的内涵和意义。同时运用女性主义批评法,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出发,分析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性别观念以及对男权社会的批判和反抗。此外,还将采用文化研究法,将“疯女人”形象置于特定的社会文化和历史背景中进行考察,探讨其与当时社会思潮、文化氛围的关系。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从多视角对“疯女人”形象进行分析,将文本细读、女性主义批评和文化研究相结合,全面深入地探讨这一形象的内涵、意义和价值。不仅关注“疯女人”形象本身,还深入挖掘其背后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因素,揭示其与女性意识觉醒、性别平等诉求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理解这一时期的女性文学和社会文化提供新的思路和见解。
二、1980-1990年代女性文学与“疯女人”形象兴起
2.1时代背景与女性文学发展
20世纪80-90年代,中国社会处于深刻的转型期,改革开放的浪潮席卷全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思想文化领域,思想解放运动蓬勃发展,西方各种思潮如潮水般涌入中国,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观念逐渐开放,对人性、自由、平等的追求日益强烈,女性意识也在这一背景下逐渐觉醒。
女性文学在这一时期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思想解放的推动下,女性作家们开始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审视社会、人生和自我,创作出了大量具有女性意识的作品。她们不再满足于对男性视角下女性形象的被动呈现,而是积极探索女性的内心世界、情感体验和生存困境,试图打破男权中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丙泊酚:二氧化碳气腹下的肝脏守护者——基于家兔实验的深度剖析.docx
- 乒乓球正手反拉前冲弧圈球与反拉高吊弧圈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及应用策略研究.docx
- 肉豆蔻酸对猪肌内脂肪前体细胞分化聚酯的调控机制研究.docx
-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受激光放大特性:原理、影响因素及应用拓展.docx
- 可见光响应TiO₂磁载微纳空心球:制备工艺与光催化性能的深度剖析.docx
- 乌龙泉矿采场MAPGIS建模及其应用研究.docx
- 碳纳米笼负载铁催化剂的构建、表征及费托合成催化性能的深度剖析.docx
- 平衡针联合电针: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新视角.docx
- 微量镓对高压阳极铝箔性能影响的深度剖析:织构与腐蚀发孔的关联研究.docx
- 新型碳基材料制备及其氧还原性能的深度剖析:以三维石墨烯与三聚氰胺泡沫衍生碳纳米管为视角.docx
- 禾本科牧草逆境适应性比较研究:抗旱、耐寒与耐贫瘠特性分析.docx
- 丰满水电站大坝全面治理工程对鱼类资源的生态影响与应对策略研究.docx
- 百瓦级微秒脉冲全固态钠信标激光技术:原理、突破与多元应用.docx
- 疏水电荷诱导色谱中蛋白质吸附行为的深度剖析:平衡与动力学视角.docx
- A771726的临床前大鼠药代动力学研究:从实验设计到参数解析.docx
- 基于知识的产品配置理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大纲.docx
- 解氏疏肝解郁菊花方:难治型干燥综合征治疗新思路.docx
- 探究典型金属材料海洋环境下大气暴露与实海加速腐蚀试验的相关性及应用.docx
- 俯卧位下肢悬吊牵引联合脊柱矫形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短期疗效的深度剖析.docx
- 铌酸盐无铅压电陶瓷:制备工艺与物性关联的深度剖析.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