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3、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案例1A公司在2005年12月27日与某开发区管委会缔约签订《招商、投资协议书》,约定由管委会分两期提供建设用地294.89亩(第一期200亩,第二期94.89亩)。当时A公司法定代理人为a。a又与他人后来又组成B公司,法定代理人为另外一人b,a是谈判的实际操作人。开发区管委会在2006年4月30日与B公司订立《补充协议》将第二期用地交给B公司,而且已经完成了过户登记手续。法院判决,双方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合同无效。判决推理第一,开发区管委会应当知道具体情况,主观有恶意;第二,B公司具有获得第二期土地的意图。裁判摘要:本案虽没有证明双方恶意串通的直接证据,但从双方签约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