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地质灾害主动防护网施工方案
一、(一)项目背景
XX地区地处XX山脉与XX盆地过渡带,地形切割强烈,沟谷发育,地质构造复杂,岩体风化强烈,崩塌、落石等地质灾害频发。据2022年地质灾害详查数据显示,区内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XX处,其中XX路段边坡、XX景区后山斜坡等区域因落石威胁过往车辆及游客安全,已成为当地防灾减灾的重点区域。主动防护网作为一种柔性安全防护系统,具有高强度、高韧性、易安装、适应性强等特点,能有效拦截崩塌落石,抑制坡面风化剥落,是治理此类地质灾害的有效技术手段。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本施工方案。
(二)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XX地区地质灾害主动防护网治理工程
2.建设地点:XX省XX市XX县XX路段、XX景区后山斜坡等XX处地质灾害隐患点
3.工程规模:共计安装主动防护网XX平方米,其中GPS2型钢丝绳网(网孔尺寸300mm×300mm,钢丝直径Φ8mm)XX平方米,TECCO高强度钢丝格栅(网孔尺寸65mm×65mm,钢丝直径Φ3mm)XX平方米;系统锚杆采用Φ16mm精轧螺纹钢筋锚杆,单根长度2.5-4.0m(根据坡度调整),间距4.5m×4.5m;纵横向支撑绳采用Φ16mm钢丝绳,共XX米。
4.边坡特征:治理区边坡坡度35°-65°,坡高10-30m,岩性以砂岩、泥岩互层为主,表层强风化厚度0.5-2.0m,局部存在危岩体,坡面植被覆盖率20%-40%,局部基岩裸露。
5.设计使用年限:50年
(三)施工条件
1.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治理区属中低山丘陵地貌,坡面起伏较大,局部存在陡崖,施工场地狭窄,大型机械设备难以直接进场。
(2)气象水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200mm,雨季(5-9月)降雨集中,占全年降雨量的70%,边坡易发生表层溜塌,需避开雨季施工;地下水类型为基岩裂隙水,水位埋深5-15m,对混凝土锚固无腐蚀性。
(3)地质条件:岩体节理裂隙发育,以陡倾角为主,岩体完整性较差,锚杆成孔难度中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地震设防烈度Ⅶ度。
2.施工条件
(1)交通条件:治理区距最近县道约3km,有乡村机耕道连通,但路面狭窄,需对运输便道进行拓宽硬化,方可满足材料运输需求。
(2)施工场地:坡面无平整施工场地,需搭设钢管脚手架作为操作平台,平台宽度1.2-1.5m,搭设高度随坡面变化。
(3)水电供应:施工用电采用附近农网接入,设置专用配电箱;施工用水采用山泉水,需修建蓄水池储存。
(4)周边环境:XX路段边坡紧邻国道,施工时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避免影响交通;景区后山斜坡靠近游览步道,需错开游客高峰期施工,减少对景区运营的影响。
(四)编制依据
1.规范标准
(1)《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Z/T0281-2015)
(2)《主动防护网系统施工技术规程》(DZ/T0368-2020)
(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5)《钢丝绳》(GB/T8918-2016)
2.设计文件
(1)《XX地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21-2025年)》
(2)《XX路段边坡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
(3)《XX景区后山斜坡地质灾害勘察报告》
3.合同文件
《XX地区地质灾害主动防护网治理工程施工合同》(合同编号:XX-2023-XX)
4.现场勘察资料
2023年X月《XX地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现场踏勘记录》及相关影像资料
二、施工准备
(一)技术准备
1.图纸会审
施工前组织设计、勘察、监理及施工单位进行图纸会审,重点核对主动防护网系统设计参数与现场地质条件的匹配性。核查内容包括:钢丝绳网型号(GPS2型网孔300mm×300mm)、锚杆布置形式(纵横向间距4.5m×4.5m)、支撑绳规格(Φ16mm钢丝绳)是否符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要求。对设计图中未明确的细部节点(如网片搭接长度、锚杆防腐处理方式)进行补充说明,形成《图纸会审纪要》作为施工依据。
2.技术交底
(1)交底对象: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班组长及关键岗位人员
(2)交底内容:
-主动防护网系统工作原理(通过钢丝绳网覆盖坡面,将局部集中荷载传递至锚固系统)
-关键工序控制点:锚杆成孔角度(垂直坡面±5°)、支撑绳张拉力(设计值10kN)、网片搭接宽度(≥200mm)
-特殊部位处理:陡崖区采用“锚杆+钢丝绳锚杆复合锚固”,植被覆盖区保留表层土避免剥离
(3)交底形式:采用PPT演示结合现场样板段实操,留存影像记录
(二)物资准备
1.材料采购与检验
(1)主材清单:
|材料名称|规格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