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一、为何是战国?水利工程兴起的时代密码演讲人
为何是战国?水利工程兴起的时代密码01战国水利的“中国智慧”:技术、思想与精神的三重遗产02三大工程:解码战国水利的“技术密码”03总结:战国水利的历史回响与当代启示04目录
2025初中中国历史战国水利工程课件
各位同学,当我们站在成都平原的沃野上,看都江堰的江水千年不息地滋润着“天府之国”;当我们漫步关中大地,触摸郑国渠遗址的夯土残垣,仍能感受到当年“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的盛景——这些跨越两千余年的水利工程,不仅是战国时期先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古代文明中“人水和谐”的生动注脚。今天,我们将沿着历史的脉络,深入探究战国水利工程的前世今生。
01为何是战国?水利工程兴起的时代密码
为何是战国?水利工程兴起的时代密码要理解战国水利工程的辉煌,首先要回到那个“礼崩乐坏”却又“百家争鸣”的大变革时代。这一时期的社会需求、技术积累与政治格局,共同构成了水利工程兴起的“天时地利人和”。
1农业革命:从“靠天吃饭”到“主动治水”的必然选择春秋以前,我国农业以“井田制”为主,耕作范围限于河流台地与自然冲积平原,生产高度依赖雨水。但进入战国后,铁犁牛耕的普及使土地开垦能力大幅提升——《孟子滕文公上》记载“深耕易耨”,《韩非子》提到“铁耕”推广——可新开垦的土地多位于河流泛滥区或干旱地带,水旱灾害成为农业最大威胁。据《史记货殖列传》统计,战国百年间黄河流域发生大旱17次、洪涝23次,“赤地千里”“禾稼尽没”的记载屡见不鲜。为稳定粮食生产,各国不得不从“被动防灾”转向“主动治水”。
2战争驱动:“农战”政策下的国力竞赛战国是“争于气力”的时代,《商君书农战》明确提出“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粮食产量直接决定了军队规模与战争持续力:秦国“带甲百万”需要年储粮百万石,赵国“胡服骑射”背后是代地(今山西北部)的粟作基地支撑。这迫使各国将水利工程视为“战略工程”——魏国在大梁(今开封)修鸿沟,既通航运又灌农田;楚国在淮南建芍陂,直接为北上争霸提供粮草;秦国更将都江堰、郑国渠作为“强兵之本”,最终实现“蓄积饶多,地势形便”(《史记留侯世家》)。
3技术积淀:从“经验治水”到“科学规划”的跨越水利工程的大规模建设,离不开技术的长期积累。新石器时代的浙江良渚已出现“塘山遗址”这样的堤坝系统;商周时期,甲骨文中“畎”(田间小沟)“洫”(灌溉渠道)等字的出现,说明小型水利已普及;春秋时期,楚国孙叔敖修“期思陂”(芍陂前身)、吴国开邗沟,更积累了筑坝、开渠、分水的实践经验。到战国,数学(《墨经》记载“平,同高也”)、测量(《考工记》提到“水地以县”即用悬绳测平)、材料(夯土技术成熟)等领域的进步,为大型工程提供了技术支撑。
02三大工程:解码战国水利的“技术密码”
三大工程:解码战国水利的“技术密码”在时代需求与技术积累的双重推动下,战国涌现出一批影响深远的水利工程。其中,都江堰、郑国渠、芍陂最具代表性,它们如同三颗明珠,分别镶嵌在蜀地、关中与江淮,共同构成了战国水利的“黄金三角”。
1都江堰:“活了两千多年”的生态工程若问中国哪座水利工程“最聪明”,都江堰一定是答案。这座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工程,自公元前256年建成至今,始终保持着灌溉、防洪、航运的综合功能,2018年更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1都江堰:“活了两千多年”的生态工程1.1选址智慧:“分岷江之水,解蜀地之困”蜀地自古“泽国”,岷江从川西北高原奔腾而下,到灌县(今都江堰市)时地势骤降,流速锐减,泥沙淤积导致“西涝东旱”——西岸常发洪水,东岸却因地势高无法灌溉。李冰团队经数年勘察,选定灌县西北的玉垒山作为突破口:此处是岷江由山地进入平原的转折点,且玉垒山山体较薄,便于开凿引水通道。
1都江堰:“活了两千多年”的生态工程1.2结构精妙:“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的三角体系都江堰的核心在于三大主体工程的协同运作:
鱼嘴分水堤:形似鱼嘴的江心堤坝,将岷江分为外江(主河道,排洪)与内江(引水河道,灌溉)。其巧妙之处在于利用弯道水流规律——枯水期(10月至次年4月),水流较缓,60%的水量流入内江;洪水期(5月至9月),水流湍急,60%的水量被冲向外江,实现“冬春引水灌溉,夏秋排洪防涝”的自动调节。
飞沙堰溢洪道:位于鱼嘴与宝瓶口之间的低矮滚水坝,高度仅比河床高出2米。当内江水量超过宝瓶口接纳能力时,多余水量会从飞沙堰溢出;更绝的是,它利用“弯道环流”原理,将90%以上的泥沙通过离心力抛向外江,避免内江河道淤积——这比西方“沉沙池”理论早了2000多年。
1都江堰:“活了两千多年”的生态工程1.2结构精妙:“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的三角体系宝瓶口引水口:玉垒山被凿出的狭窄缺口(宽20米,高40米),形如瓶颈,既控制了内江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年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新疆交投集团招聘笔试真题2024.docx VIP
- 第5讲从垄断到金融垄断—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ppt VIP
- GB50205-202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docx VIP
- CPI-GEN-IV-速调管高功放教程.pdf VIP
- 最全100%必过地理信息安全保密培训证书题库(填空题).docx
- 2020最新-4S店配件价格-华晨宝马3系 F35(12-07--15-09).pdf VIP
- A Rose for Emily 原文.doc VIP
- 义务教育人教版信息科技三年级全一册教学设计教案.docx
- 2025年体育单招英语试卷 .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