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陶艺拉坯基础课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课程导论:拉坯——陶艺创作的“第一块基石”演讲人

01课程导论:拉坯——陶艺创作的“第一块基石”02拉坯基础认知:从历史到原理的深度解码03|成型法|优势|局限性|适用场景|04拉坯前的准备:工具、泥料与环境的“黄金三角”05拉坯核心操作:从“定中心”到“修型”的全流程拆解06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新手避坑指南07进阶提示:从“完成”到“完美”的提升路径08课程总结:拉坯——手与泥的“对话艺术”目录

2025陶艺拉坯基础课件

01课程导论:拉坯——陶艺创作的“第一块基石”

课程导论:拉坯——陶艺创作的“第一块基石”作为从业12年的陶艺导师,我始终坚信:拉坯是打开陶艺之门的第一把钥匙。它不仅是技法的起点,更是理解泥性、培养手眼协调能力的核心训练。在景德镇陶溪川工作室带教的800余名学员中,90%的人在掌握拉坯基础后,才真正触摸到陶艺创作的“温度”。本课程将以“认知-实践-精进”为主线,系统拆解拉坯的底层逻辑与操作细节,帮助学员完成从“手生”到“手稳”的蜕变。

02拉坯基础认知:从历史到原理的深度解码

1拉坯的定义与历史脉络拉坯,又称“轮制”,是利用旋转的陶轮(或拉坯机),通过双手对泥料施加规律性压力,使其塑性成型的技法。这一工艺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约公元前3000年),考古发现的马家窑文化彩陶、龙山文化黑陶均大量采用轮制技术。到宋代,拉坯与釉色、刻花工艺深度融合,成就了汝窑、钧窑的经典器型;现代陶艺中,拉坯更因“每一件作品都带有手的痕迹”,成为表达创作者个性的重要载体。

2拉坯的核心原理:离心力与泥料塑性的平衡拉坯机旋转产生的离心力,是泥料能够均匀延展的物理基础;而泥料自身的可塑性(由黏土矿物含量、颗粒级配、含水率决定)则是造型的物质前提。简单来说,拉坯的过程就是“通过双手控制泥料在离心力场中的形变路径”——这需要对“力的方向、大小、作用点”有精准感知。例如,当陶轮转速为30转/分钟时,泥料边缘的离心力约为0.5N;转速提升至60转/分钟,离心力增至2N,此时若手法不变,泥料易因受力过大而坍塌。

03|成型法|优势|局限性|适用场景|

|成型法|优势|局限性|适用场景||----------|-----------------------|-----------------------|-----------------------|

|拉坯|器型对称度高、效率高|需掌握轮制技巧|碗、盘、瓶等对称器型|

|手捏|自由表达、个性化强|耗时、器型难对称|雕塑、抽象造型|

|泥板成型|适合复杂结构|拼接处易开裂|方形器皿、建筑模型|

04拉坯前的准备:工具、泥料与环境的“黄金三角”

1工具清单与功能详解1.1核心工具拉坯机:分电动(转速可调,0-120转/分钟)与手动(需脚蹬,转速稳定但费力)两类。新手建议选择电动拉坯机(如“陶趣”牌500W机型),转速调节钮需灵敏,误差不超过±5转/分钟。01修坯刀:分竹片(软质,用于湿坯修型)、金属刀(硬质,用于半干坯精修)、海绵(吸水、柔化边缘)。推荐“景德镇老匠”套装,竹片经碳化处理不易变形。02水碗与海绵:水用于润滑双手与泥料,海绵需选择高密度(孔隙小,吸水均匀),避免过多水分渗入泥料导致塌陷。03

1工具清单与功能详解1.2辅助工具1泥拍:方形木板(20cm×15cm),用于拍打泥料排除气泡,需边缘倒角(防割手)。2量尺:软尺(测量高度)、直角尺(检查器型垂直度),新手必备。3围裙与手套:围裙选防水面料(如PVC涂层),手套建议薄款棉麻(太厚影响手感)。

2泥料的选择与预处理2.1泥料种类与适用场景高岭土泥:白度高(白度>80%),可塑性中等(延伸率约15%),适合精细器型(如瓷杯)。紫砂泥:含铁量高(5%-8%),可塑性强(延伸率20%),收缩率小(约8%),适合茶壶、花器。普通陶泥:成本低(约8元/kg),可塑性一般(延伸率12%),适合练习(如学员初期用泥)。020301

2泥料的选择与预处理2.2泥料预处理“三步法”醒泥:新泥需在湿度70%的环境中静置48小时(陈腐),使水分均匀分布,避免因局部过干导致开裂。我曾见过学员直接使用未醒的泥料,拉坯时泥体表面出现“龟裂纹”,最终功亏一篑。揉泥:采用“菊花揉法”——将泥料摔打成长条,双手向中心螺旋挤压,重复15-20次。这一步的关键是“排净气泡”,若泥中残留气泡,烧制时会因气体膨胀导致坯体炸裂。测湿度:理想湿度为22%-25%(手捏不粘手,按压有指痕但不塌陷)。可通过“指压测试”判断:用拇指按压泥团,指痕深度约2mm且边缘不翻泥,即为合适湿度。

3环境控制要点操作台:需水平(误差<2mm),避免因台面倾斜导致泥料旋

文档评论(0)

zsq1234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