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专项训练题.pdfVIP

河南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专项训练题.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省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专项训练题

单选题

1、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于/夏水襄陵B.绝巘/多生怪柏

C.虽/乘奔御风D.自/非亭午夜分

答案:D

正确的朗读节奏为:自非/亭午/夜分。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

句。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阅读下面的诗词,选出鉴赏有误的一项()

【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乙】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甲】诗首句写景兼点时令。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

之恨在内,切合当时情事,也就能融情入景。

1

B.【乙】诗颔联描绘了四种景象:起伏的山岭,平坦的原野,奔流的长江,辽远的荒原。每一种景象都是那样

的阔大,让人穷尽目光,思接千里。

C.两首诗都描写了“月”,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人格化,都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忧愁之情。

D.两首诗的结尾句都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别之意,表达了对朋友、故乡的怀念惜别之情。

答案:C

C两首诗都描写了“月”,【甲】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之人格化,都生动地表达了自己的忧愁之情。

【乙】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的也不是忧愁之情。

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技巧的能力。鉴赏诗歌语言,可从语言内容、语言风格、表达效果三个方面入

手,这类试题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抓住关键词语品味整首诗呈现出的语言特点,注意从

诗歌的整体入手,再具体理解每一联的内容,分析手法,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旨趣。要调动诗文积累,看看

是否引用了名人名句或典故。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篇新闻可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其中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

题。

B.《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先生发表的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也选自此书。

C.《三峡》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撰写《水经注》四十卷。《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

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D.《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号东坡居士,宋代豪放派文学家,与同属此派的辛弃疾并称“苏辛”。

答案:B

ACD.正确。B.有误,《狂人日记》出自小说集《呐喊》。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识记。解答此类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这类题的判断点是:作者的

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的名称、体裁、出处、人物、内容(情节)、主题、风格、流派等。抓

住各项表述的要点,根据积累的知识判断正误即可。

4、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的是()。

A.事列《神仙》之传B.迹存《述异》之志。

C.主人处处款之D.亦荆吴形胜之最

答案:C

2

A、B均为助词,无实义,不译;D结构助词,的;C,代词,我们。所以应该选C。

【点睛】主要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

5、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吾欲辱之,何以也(《晏子使楚》)

B.相与步于中庭/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治水必躬亲》)

C.庭下如积水空明/如好逸恶劳,计利而忘义(《治水必躬亲》)

D.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治水必躬亲》)

答案:B

先要大致了解句子的出处,弄清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

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B项中“于”都是“在”的意思。

【点睛】本题不难,各项中的词义明确,易于判断。汉语中多义词很多,平时学习要注意举一反三,注意辨析

词的多义,弄清楚不同的意义不同的用法。

6、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东皋(gāo)驱犊(dú)萋萋(qī)

...

B.鹦鹉(yīng)燕然(yàn)荆门(jīng)

..

文档评论(0)

132****993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