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小圆珠安全课件.pptVIP

危险小圆珠安全课件.ppt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危险小圆珠安全课件

第一章

认识小圆珠的危险

小圆珠是什么?

小圆珠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物品,它们可能是衣服上的装饰扣、玩具配件、珠宝饰品或手工材料。这些小圆珠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外形小巧圆润,直径通常在5-15毫米之间

表面光滑,容易滚动和滑落

材质多样,包括塑料、金属、玻璃等

颜色鲜艳夺目,对儿童有强烈的视觉吸引力

触感舒适,幼儿容易误认为是糖果或玩具

看似可爱,实则危险

一颗小小的圆珠,可能成为威胁儿童生命安全的隐形杀手

吸引力强

鲜艳的颜色和光滑的质地让孩子难以抗拒

体积小

容易被误吞或塞入鼻耳等部位

风险高

皮皮猴的故事开场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幼儿园里的皮皮猴穿着妈妈新买的小背心来上学。这件背心上装饰着许多漂亮的红色小圆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1

发现

皮皮猴低头看到衣服上的红色小圆珠,觉得特别好看,像一颗颗小樱桃

2

好奇

他用小手摸了摸圆珠,觉得又圆又滑,非常好玩

行动

皮皮猴忍不住用牙齿咬下一颗小圆珠,拿在手里开始玩耍

小圆珠的危险行为

危险游戏开始

皮皮猴把小圆珠放在鼻子上,试图让它保持平衡。他觉得这个游戏很有趣,还想展示给小伙伴们看。

突然,在他深吸一口气准备说话的时候,小圆珠顺着气流滚进了鼻孔,牢牢地卡在了鼻腔深处!

警示:儿童的鼻腔、耳道和气管都非常细小,小圆珠很容易进入并造成堵塞。

皮皮猴的危机

呼吸困难

小圆珠堵住了一侧鼻孔,皮皮猴感到呼吸不畅

脸色发红

因为缺氧和紧张,皮皮猴的小脸变得通红

惊慌哭喊

感到害怕和不舒服,皮皮猴大声哭喊起来

皮皮猴的哭声引起了正在旁边的大象老师的注意。大象老师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对,赶紧跑过来查看。当他了解到小圆珠进入了皮皮猴的鼻孔后,立即做出了正确的决定。

别怕,孩子!老师马上带你去医院,医生会帮你取出来的!

大象老师的紧急处理

01

保持冷静

大象老师首先安抚皮皮猴的情绪,让他尽量用嘴巴呼吸,不要用力擤鼻子

02

联系家长

立即拨打皮皮猴家长的电话,告知情况并约定在医院见面

03

送往医院

快速但平稳地护送皮皮猴前往最近的儿童医院急诊科

04

专业救治

河马医生使用专业的医疗镊子,在内窥镜的帮助下,小心翼翼地取出了小圆珠

整个过程虽然只有20分钟,但对皮皮猴和大象老师来说,却像经历了漫长的煎熬。幸运的是,由于处理及时得当,皮皮猴没有受到严重伤害。

及时救助,避免更大伤害

✓正确做法

保持冷静

安抚孩子情绪

立即就医

不自行取出

✗错误做法

用手指挖掏

用镊子自行夹取

让孩子用力擤鼻

拖延就医时间

⚠警示

不当的处理方式可能导致异物更深入体内,造成二次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第二章

为什么小圆珠危险?

了解小圆珠的危险性,是预防事故发生的第一步。让我们深入探讨这些看似无害的小物品,究竟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严重的健康风险。

小圆珠进入身体的风险

鼻腔堵塞

进入鼻孔会造成呼吸困难、鼻出血、感染,长期滞留可能导致鼻腔溃疡

耳道损伤

塞入耳朵会影响听力、引发耳部疼痛和感染,严重时可能损伤鼓膜

气道梗阻

误吸入气管或支气管会造成窒息危险,这是最危急的情况,可能危及生命

消化道异物

误吞进入消化道可能导致腹痛、呕吐,尖锐边缘可能划伤食道或肠壁

根据医疗统计数据,每年有数千名儿童因误吞或误吸小物品而就诊,其中3岁以下幼儿占比最高。这些事故中,约15%需要手术取出异物,部分案例甚至造成了永久性伤害。

真实案例分享

案例一:紧急抢救

2023年3月,某市一名3岁幼儿在玩耍时误吞小圆珠,圆珠卡在气管入口处。家长发现后立即送医,医生紧急进行支气管镜手术,历时2小时才成功取出。幼儿在ICU观察3天后才脱离危险。

案例二:长期滞留

一名4岁女童反复出现鼻塞、流脓涕症状达两个月,家长以为是鼻炎。后经检查发现,鼻腔内藏有一颗塑料珠子,已引发严重感染和鼻腔黏膜损伤,需要长期治疗。

案例三:听力受损

某幼儿园小朋友将小圆珠塞入耳道,家长未及时发现。一周后因耳痛就医,发现圆珠已压迫鼓膜,造成了部分听力损失,需要进行康复训练。

医生提醒

小物品误入体内的风险极大,可能造成窒息、感染、器官损伤等严重后果。预防永远胜于治疗,家长和教师应时刻保持警惕,让危险物品远离儿童。

第三章

如何预防危险?

预防小圆珠伤害需要家长、教师和孩子的共同努力。通过建立安全意识、制定明确规则和培养良好习惯,我们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风险。

安全守则

1

远离小物品

不把小圆珠、扣子、硬币、电池、图钉等小物品放入口、鼻、耳中。记住:只有食物才能放进嘴巴!

2

用餐安全

吃饭时要安静专心,不大声说笑打闹,防止食物误入气管。细嚼慢咽,小口吃饭,不要边吃边玩。

3

入园规范

入园时不携带小物品、小玩具。选择没有装饰珠子的衣服,避免穿有松动扣子的衣物。

4

午休注意

午休时不玩衣服上的扣子和线头,安静躺好休息。如果发现扣子松动,要及时告

文档评论(0)

177****66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