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中语文上学期古诗文鉴赏测试卷.docxVIP

2025年高中语文上学期古诗文鉴赏测试卷.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高中语文上学期古诗文鉴赏测试卷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庖丁曰:“臣之所好道也,进乎技矣。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所恃者唯道也。道亦进乎技矣。夫始以官知学而求道,终以全生得之,我欲终其身而仕,察其能而容之,使从事于文,何由哉?”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1)见无非牛者:_________

(2)依乎天理:_________

(3)技经肯綮之未尝:_________

(4)彼节者有间: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2)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第一段中,庖丁认为他解牛的技术达到了什么境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庖丁从解牛之道中悟出了养生之道,文惠君则从庖丁之言中“得养生焉”。结合全文,谈谈你如何理解“道”在养生中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5-7题。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结合诗句分析。

6.诗中哪些词语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客愁”?这种“愁”主要包含哪些情感?

7.“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诗人借此表达了怎样的心境?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8-10题。

某日,友人邀余登山。山不高,然林木葱郁,泉石清奇。途中逢一老妪,荷锄而立,面带微笑,似在等待什么。问之,乃一采药者。遂随其入山。但见老妪于山涧石缝间,寻得各种草药,或红或绿,形态各异,皆有其用。其采药之姿,从容不迫,对山石草木,无不怀有敬畏之心。偶有虫蚁闯过,亦不驱赶,任其自去。余问其乐,老妪笑曰:“山中有活计,采得草药,可治乡亲之疾,此吾之乐也。且山间清幽,耳目清净,心无挂碍,亦是乐事。”余闻之,若有所悟。

8.文中描绘的老妪具有怎样的形象特点?

9.老妪所说的“此吾之乐也”和“亦是乐事”分别指什么?

10.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老妪所说的“心无挂碍,亦是乐事”的理解。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第11-12题。

材料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学而》

材料二: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1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心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2.材料二认为承担大任需要经历怎样的过程?这种经历对个人成长有何意义?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15题。

书者,载道之器也;文者,言情之媒也。古之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变通无穷,生生不息。文以载道,亦需变通。或直抒胸臆,或委婉含蓄;或慷慨激昂,或低回婉转。然无论何种风格,皆需真情实感为内核,方能感人至深,流传久远。盖文章之道,贵在真情,贵在创新,贵在传神。

13.文中认为“书”和“文”分别具有怎样的作用?

14.文中提到“文以载道,亦需变通”,请结合你阅读过的文学作品,举例说明“变通”在表达“道”或情感时的作用。

15.文末总结说“文章之道,贵在真情,贵在创新,贵在传神”。请结合你的理解,谈谈你对这三者关系的认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6-18题。

历史长河,波澜壮阔。其中既有辉煌灿烂的成就,亦有曲折沉痛的教训。学习历史,不仅是了解过去,更是为了启迪未来。昔者,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然“温故”非简单重复,而是要批判性地继承,要从中汲取智慧,洞察规律。历史中的兴衰成败,往往与人的思想、选择息息相关。明君贤臣,常能顺应时势,励精图治,开创盛世;昏君庸臣,则往往刚愎自用,闭目塞听,导致国运衰微。故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16.根据文意,谈谈你对“温故而知新”的理解。

17.文中提到“历史中的兴衰成败,往往与人的思想、选择息息相关”。请结合你所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