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优选)常见踝足跑步损伤的康复第1页,共53页。
踝﹑足是一个有34个关节组成的复合体,在走每一步时,足是人体唯一直接接触地面的结构。它通过骨性结构﹑韧带和肌肉收缩,从一个适应于不规则地面的柔软性结构变为刚性负重结构。第2页,共53页。
在平整地面行走时,踝足需承受体重4.5倍以上的力,还要做适应地面的最后调节即当髋关节﹑膝关节的运动和偏移时产生代偿性动作以保持重心落在支撑面上。第3页,共53页。
跑步是人们常用的健身方法。因跑步导致的下肢损伤50%均在膝部以下,10~20%足部损伤,约15%踝损伤。在跑步中支撑相从走路时的60%减为30%,因此需要足快速适应。如跑步不当,过快增量(包括距离和速度),不良地面,不合适的鞋和功能或结构的异常均可导致踝﹑足损伤。第4页,共53页。
足的生物力学特性为便于阐述,通常将足分为后足(包括跟骨﹑距骨和相应的软组织),中足(包括舟骨﹑楔骨﹑骰骨及相应软组织),前足(包括蹠骨和趾骨)。后足实际上还包括距下关节和距小腿关节。跟骨和距骨之间的距下关节,是后足的关键结构。第5页,共53页。
第6页,共53页。
第7页,共53页。
第8页,共53页。
距下关节具有3个自由度的活动轴,可同时在几个平面活动,这样可使足适应于斜坡和不平地面并有效地传递力。当足跟着地,此时距下关节呈旋后以使后足和中足处于紧锁位以形成坚硬的杠杆,其后距下关节转为旋前,使足成为可动的适应结构,以辅助踝和膝吸收应力,并适应于相应的地面;当身体重心越过足时,关节面呈旋后位以增强其刚性而产生后推力。以上由刚-软-刚的转变必须快速、及时。任何过多或延缓均被认为可导致下肢的跑步损伤。第9页,共53页。
中足是形成足弓的关键部位,内侧的舟骨为内纵弓的拱顶,外侧的骰骨为外纵弓的最高点,横弓是由楔骨﹑骰骨构成。如只从中足的关节看,仅有极小的活动性,但从足的整体看,即共同形成跗横关节(Chopartjoints)具有明显的活动以适应不同的位置需要。这一部分的损伤多为韧带损伤。第10页,共53页。
第11页,共53页。
第12页,共53页。
第13页,共53页。
前足起始于跗蹠关节,向前即为蹠骨和趾骨。由于各楔骨(最外为骰骨)与相应蹠骨的关节线呈S形,据认为是跑步引起前足损伤的重要原因。并且由于第二楔骨和蹠骨较其他楔骨、蹠骨较为固定,因此易于发生疲劳骨折。第5蹠骨活动性最大,不易发生疲劳骨折,但如一旦发生愈合也难,为此局部固定该部尤应重视。第14页,共53页。
常见足的跑步损伤第15页,共53页。
蹠筋膜炎最为多见。患者主诉逐渐足跟疼痛,特别在清晨或休息后最初几步时,也可在傍晚或跑步后(疲劳)。体检在足跟粗隆的前内侧,即使有时疼痛不明显但压痛明显,沿着蹠筋膜内侧缘均可有压痛,足趾被动背伸时加重。通常踝背伸受限。第16页,共53页。
第17页,共53页。
对年龄相近的50例患者观察,凡踝背伸受限者较易发生蹠筋膜炎,这一相关呈对数性,如踝背伸为60~100,其比值比(OR)为2.9,当背伸为00则OR为23.3。体重较重者也易发生(Riddle)。在一组大样本资料也证明老年人和超重者易发(Taunton),过多旋前、旋后也被认为是本病的原因(Simons)。脊椎关节病亦易发生足跟痛,应予区别。影像学检查无助确诊,仅能帮助排除其它疾病。通常跟骨骨刺只说明是筋膜过分紧张和生物力学异常,并非是足跟痛原因(Agosta)。第18页,共53页。
治疗减少跑步,局部冰敷,NSAIDs和交叉擦摩常有效。由于常发生背伸范围缩小,因此对小腿三头肌牵张甚为重要,宜同时牵张足和足趾。第19页,共53页。
对100例随机患者前瞻性观察至少10月,进行标准的体重负荷牵张跟腱训练和一组坐位作踝足趾手法牵张蹠筋膜治疗,两组均同时应用柔软的鞋垫和NSAIDs3周。结果两组均有症状改善和功能改善。蹠筋膜牵张组改善更多(Giovanni)。第20页,共53页。
蹠屈肌无力,由于不能进行离心性负荷从而使更多力传递于蹠筋膜,因此增强蹠屈肌(趾长短屈肌,骨间肌等)肌力,尤其是离心收缩肌力极为重要。另外平衡训练和臀中肌肌力训练均应列入运动治疗之内(Kibler)。第21页,共53页。
如症状未见改善,矫形器和鞋垫的应用应予考虑。236例患者在接受牵张治疗同时应用4种不同的鞋垫(硅胶跟垫,橡皮鞋垫,毡垫和通用矫形器),结果硅胶跟垫最佳(Pfeffer)。如再无效,有应用晚间踝背伸支具进行持久牵张有效的报导(Berlet)。局部类固醇注射同样为常用的治疗方法,有效,但有怀疑可导致筋膜无力,增加断裂危险(Buchbinder)。第22页,共53页。
脂肪垫挫伤和疼痛是足跟痛的另一常见原因,但对此无很多报道,据认为跟骨垫有利。第23页,共53页。
跗管综合征胫神经在通过内踝后方时被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