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好标题是好新闻不可或缺的要件。从“中国新闻奖”作品的标题来看,发现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这些规律就是新闻标题制作中常见的制作技巧。这些技巧归纳起来主要有:
——标出“个性”来。采写新闻的一条重要原则是要抓特点,抓取一事物与他事物的不同点。这也是制作新闻标题应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当前报纸上有些新闻的标题不吸引人,原因之一就是没有标出特色和个性来。凡成功的标题,都是由于标出了个性而将读者牢牢吸引住。例如《少数企业“死”不了,多数企业“活”不好》(第2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这一标题,一个“死”字、一个“活”字,就标出了个性,使标题有声有色,达意传神。又如《长虹人笑问何为“债务链”》(第5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作品)这一标题,“笑问”二字,就很有特色,标出了灵气和吸引人的魅力。
——标出“情感”来。新闻标题,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应旗帜鲜明。清代袁牧在《读诗品》中讲:作者情生文,读者文生情。以情征服读者是文章所固有的特征。凡感人的新闻标题,或者是抒情于事,或者是抒情于理,或者是抒情于景,或者是直抒胸臆,都具有浓厚的感**彩,所以才牢牢地抓住了读者。请看第16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标题所展现的情感:
1.赞誉之情
△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一等奖作品)
△3.5万救命钱留给病友(一等奖作品)
△英雄携手飞天(一等奖作品)
2.欣喜之情
△海拔4161米:**跟我们合影(一等奖作品)
△中国铁路实现飞天梦(三等奖作品)
△这个头,带得好!(一等奖作品)
3.激愤之情
△溆浦16位选民联名要求审查代表议案(二等奖作品)
△不要卖掉穷人的饭碗(二等奖作品)
△农科院所制假坑农的多重恶劣性(二等奖作品)
4.担忧、焦急之情
△70亿维修基金的困惑(一等奖作品)
△“院士崇拜”不可过度(二等奖作品)
△我国近6000万人的姓名冷僻无法输电脑(二等奖作品)
5.惋惜、批评之情
△中铁三局丢了宁夏市场(一等奖作品)
△3000小考生“妖魔化”妈妈(二等奖作品)
△圆明园湖底正在铺设防渗膜保护还是破坏(二等奖作品)
以上标题由于标出了情感,使人读之有兴,思之成趣,印象深刻,蕴意悠长。
——标出“悬念”来。“文似看山不喜平”。在制作新闻标题时,可有意识地将新闻事实中稀奇罕见、不合常理、对比强烈的事实,拿出来摆在一起,在新闻标题中不直说,故意留一手,藏迷设疑,为读者设下一个“套子”,卖个“关子”。事实证明,在新闻标题中这样巧妙地设置“悬念”,可以极大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将全篇新闻阅读完。在新闻标题中设置“悬念”,常用的手法有:
1.歧义法。作者有意在标题上选一些模棱两可的中性词,甚至是带有强烈感**彩的贬义词,从而造成歧义,使读者困惑不解。例如《首钢未来不姓“钢”》(第10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作品)、《5万公斤鲜牛奶扔进农田》(第13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瓜果菜一年“吃”掉三亿根木条》(第15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作品)等标题就属这一类。这类标题,先发制人,给读者以超乎常规的触动,使人触目惊心,一读文章,却出乎意料。
2.设问法。在标题中运用设问,提出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如《语言应当如何发展》(第10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非典型肺炎病原是衣原体?》(第14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两千元科技经费能干什么?》(第15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作品)等标题就属于这一类。这类标题的共同特点是问而不答,引而不发,作者直接提出一个问题,不作任何解释和暗示。
3.反常法。例如《一只梨卖了5元钱》(第10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作品)、《看个“咳嗽”要掏1065元》(第1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参演万余人,不见几个兵》(第15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等标题就属这一类。这类一反常情、常规、常理的标题,叫人思三念四,一连串的“?”便会油然而生。
制作悬念式标题,切忌故弄玄虚。不要叫读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应做到表情达意含而稍露,隐而不匿。通过留给读者的“阅读诱饵”,将读者牢牢抓住。
——标出“事实”来。新闻报道应以信息取胜,力求以最少的篇幅表达尽可能多的信息。而作为吸引读者阅读的标题,就要将新闻所报道的最主要的事实,对读者最有用、与读者最贴近的信息,用准确、简约、贴切的语言表达出来。也就是说,标题要表达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下列“中国新闻奖”作品中的诸题,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武汉百里长堤巍然锁长江(第2届一等奖作品)
△革命圣地延安无铁路的历史结束(第2届一等奖作品)
△我2000企业获国际市场通行证(第3届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