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中三年级历史上学期史料分析题.docxVIP

2025年高中三年级历史上学期史料分析题.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高中三年级历史上学期史料分析题

考试时间:______分钟总分:______分姓名:______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史料阅读与解读、史料分析与评价、史料探究与论证。

2.请仔细阅读每一份史料,并根据问题要求进行分析和回答。

3.答案要求表述清晰、逻辑严谨、论据充分。

第一部分:史料阅读与解读

阅读以下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秦王)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重千石,置廷宫中。”

史料二:《过秦论》(节选):“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权,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秦始兼天下,则各路诸侯,皆因秦之故,而自为郡县,以遗其子孙。然而陈涉有鱼腹之谋,张耳陈胜之属,举函谷关而出,秦遂以亡。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亡秦矣。然则诸侯之相争,亦足以亡秦矣。故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问题:

1.史料一主要反映了秦朝的哪一项措施?这项措施有何作用?

2.史料二对秦朝的灭亡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史料一简要说明。

3.请简要概括史料一和史料二在反映秦朝历史方面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第二部分:史料分析与评价

阅读以下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三:“夫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也。神明之府也,夫物者,莫不有阴阳。”(节选自《黄帝内经》)

史料四:某学者评价:“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学说,虽然具有一定的唯物主义因素,但其本质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阻碍了古代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问题:

1.根据史料三,简述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思想。

2.史料四对该学说持何种态度?请结合史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理由。

3.请你如何评价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请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第三部分:史料探究与论证

阅读以下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五:“鸦片流毒于天下,则数十年,中原之物,日耗月损,富者贫,贫者无立锥之地。……今大皇帝仁孝宽厚,体恤民情,俯顺舆情,特颁禁烟诏书,务期中外查禁,绝其来源,以苏民困,而安社稷。”(节选自道光皇帝《钦定严禁鸦片烟谕》)

史料六:“鸦片战争非战之罪,实禁烟之祸也。……若英国之鸦片,本为通商,岂可因禁烟而开衅?中国禁烟,实属理直气壮,英国何故侵我主权?”(节选自某近代报刊文章)

史料七:“鸦片战争的失败,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标志着中国开始从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战争失败的根源,在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落后。”(节选自某历史著作)

问题:

1.根据史料五,指出清政府颁布禁烟令的目的是什么?

2.史料六和史料七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有何不同看法?请简要说明。

3.请你如何看待鸦片战争这场战争?请结合史料五至史料七,谈谈你的观点,并进行论证。

试卷答案

第一部分:史料阅读与解读

1.措施:收缴民间兵器,铸成钟鐻(或钟鼎)和金人,陈列于宫廷。

作用:铲除六国旧势力,防止人民反抗,加强中央集权。

解析思路:第一步,从史料一“收天下兵器,聚之咸阳,销以为钟鐻,金人十二”中提取关键信息,即收缴兵器并销毁,制作成装饰品。第二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措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消除潜在的武装反抗力量,维护秦朝的统一和统治秩序。这是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手段之一。

2.主要原因:仁义不施。

说明:秦朝统治者没有施行仁政,只注重军事征服,导致各地人民和诸侯国离心离德,最终被陈胜吴广等农民起义推翻。

解析思路:第一步,从史料二中“然则诸侯之相争,亦足以亡秦矣。故曰: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中提取关键信息,即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第二步,结合史料一提到的秦朝的严刑峻法等措施,以及陈胜吴广起义等史实,分析“仁义不施”的具体表现和后果,即秦朝的统治不得民心,最终导致灭亡。

3.侧重点不同:

史料一侧重:秦朝为巩固统一所采取的具体措施及其作用。

史料二侧重:分析秦朝灭亡的原因,并从思想层面进行批判。

解析思路:第一步,分析史料一的内容,其主要描述的是秦朝统治者为巩固政权所采取的具体行动,属于历史事实的陈述。第二步,分析史料二的内容,其主要从儒家思想的角度出发,对秦朝的统治方式进行批判,并分析其灭亡的原因,属于历史评价的范畴。第三步,比较两则史料的叙述角度和侧重点,得出结论。

第二部分:史料分析与评价

1.基本思想: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代表自然界或社会现象中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两个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元素,认为万物都是由这五种元素构成,并相互作用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