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2023年高考历史重组卷04(江苏专用)(解析版).docxVIP

冲刺2023年高考历史重组卷04(江苏专用)(解析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冲刺2023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4

江苏专用(解析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湖南·高考真题)儒家起于鲁,传布于齐、晋、卫;墨家始于宋,传布于鲁、楚、秦;道家起源于南方,后在楚、齐、燕有不同分支;法家源于三晋,盛行于秦。这

A.促进了政治统一B.维系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C.冲击了贵族政治D.导致了各诸侯国之间的矛盾

【答案】C

【详解】材料反映了思想的传播,诸侯国君出于争霸需要,大量吸收人才,推动“士”阶层的崛起,从而冲击了贵族对政治的垄断,C项正确;百家争鸣,并不能促进国家政治统一,排除A;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排除B项;D项颠倒因果,是诸侯国的矛盾,给予了诸子百家思想发展的空间。故选C项。

2.(2022·北京·高考真题)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这一地区位于下侧示意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详解】汉代经济重心在北方,南方地广人稀,到了南北朝时期,随着北民南迁,江南地区逐渐发展成“民多田少”,④位于江南地区,D项正确;①②③不在江南地区,排除A、B、C项。故选D项。

3(2022·湖北·高考真题)宋初《百家姓》以“赵钱孙李”为首,而唐末五代河西节度使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写本以“张王李赵”为首。二者排序不同体现了

A.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 B.崇文抑武政策的实施

C.社会流动的日渐固化 D.门第观念的历史遗留

【答案】D

【详解】北宋皇帝赵匡胤的皇姓“赵”字为《百家姓》第一姓,张议潮割据敦煌时期形成的《敦煌百家姓》以“张”为第一姓,可见,《百家姓》中姓氏排列体现了封建社会的门第观念,D项正确;《百家姓》中姓氏排列,并不能反映地域文化观念的差异,排除A项;河西节度使张议潮是武将,无法体现崇文抑武政策,排除B项;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故选D项。

4.(2022·福建·高考真题)明代地方上不赴京参加会试的居乡举人群体中,存在“虽得科贡者,亦不知重”的现象。明中期以后,地方官府划拨专用经费,为举人们提供稳定的赴试资助。这一举措旨在

加强社会控制 B.减少中央财政支出

C.完善科举制度 D.提高人才选拔标准

【答案】A

【详解】明朝前期,一些居乡举人因为贫困,无法筹集赴京参加会试的盘缠,出现了“虽得科贡者,亦不知重”的现象。“不知重”,即“不知自重”,意思是行为举止与科考举人不符,这必然给地方的管理带来压力。所以明朝中后期,地方官府划拨专用经费,为举人提供稳定的赴试资助,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故选A。地方官为举人们提供专用经费,增加了财政支出,且是地方指出,与中央财政无关,故B错误;地方官员为举人划拨赴京经费,与科举制度自身无关,故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人才选拔标准,故排除D。

5.(2022·全国甲卷·高考真题)康熙年间,多次令各地举荐山林隐逸,又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吸收学行兼优之士。开设明史馆,召集文人编纂明史,还进行多部儒经传注的修纂,编成《康熙字典》。上述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A.承续华夏传统B.倡导疑古辨伪C.弘扬程朱理学D.保存历史文献

【答案】A

【详解】清政府是少数民族政权,作为异族入主中原,为了巩固统治,采取措施消除汉族的敌对心理势在必行。康熙令官员推举博学鸿儒,同时编修明史,修撰儒经传注,这些举措就是为了表明自己要承续华夏正统,以笼络汉族士人的人心,故选A。材料强调的是对汉族传统儒学的推崇与传承,并不是疑古辨伪,故排除B项;推举博学鸿儒、编纂明史等措施,表明推崇儒学,但并不能证明弘扬的就是宋明理学,故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对明史的“编纂”,而不是“保存”,而且清初实行“文字狱”,对古代文献多有删改禁毁,排除D项。故选A项。

6.(2022·海南·高考真题)郭沫若在广东访某故居时写道:“早识汪胡怀贰志,何期陈蒋叛三宗。百年史册春秋笔,数罢洪杨应数公。”据此推断,“公”应指

A.林则徐B

文档评论(0)

158****19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