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食叶害虫防治技术.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食叶害虫

识别与防治;水稻生长过程中常发生很多种害虫,其中食叶害虫有水稻负泥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潜叶蝇、稻弄蝶、稻蓟马、稻叶蝉等。;水稻负泥虫[Oulemaoryzae(Kuwayama)]属鞘翅目、叶甲科,俗称背粪虫、巴巴虫,在我国主要发生于东北及中南部的一些水稻产区,在黑龙江省是水稻常发性害虫。

除危害水稻外,尚可为害谷子、芦苇、碱草等。;(一)被害状识别

主要发生于水稻幼苗期,以幼虫和成虫取食叶片。

沿叶脉取食叶肉,使叶片造成许多白色纵痕条纹。

受害重的稻苗枯焦、破裂,甚至全株枯死,即使未死,也会造成晚熟。

一般被害叶片上可见背负粪团的头小、背大而粗、多皱纹的乳白色至黄绿色寡足型幼虫。;(二)形态特征

幼虫为寡足型幼虫,成虫为小甲虫。

1.幼虫

老熟幼虫体长4~6mm,头小,黑褐色。胸、腹部为乳白色至黄绿色,体背隆起,多皱褶,自中后胸各节有褐色毛瘤10~11对。肛门向上开口,粪便排出后堆积在虫体背上,故称负泥虫3。;2.成虫

体长4.0~4.5mm,头黑色,前胸背板淡褐色到红褐色,有金属光泽及细刻点,后部略缢缩。

鞘翅青蓝色,有金属光泽,每鞘翅上有纵行刻点4行。

前胸腹板、腹部及足附节均为黑色,其他足节为黄至黄褐色。;1.农业防治

(1)清除害虫越冬场所的杂草,减少虫源。一般于秋、春期间铲除稻田附近的向阳坡、田埂、沟渠边的杂草,可消灭部分越冬害虫,减轻危害。

(2)适时插秧。不可过早插秧,尤其离越冬场所近的稻田更不宜过早插秧,以避免稻田过早受害。;2.化学防治

插秧后应经常对稻苗进行虫情调查,一旦发现有成虫发生危害,并有加重趋势时,就应进行喷药。

如成虫为害不重,但幼虫开始为害并有加重趋势时,亦要进行喷药防治。;药剂如下:80%敌敌畏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2.5%三氟氯氰菊酯乳油喷雾。;(一)种类及特征

稻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

危害水稻的主要有褐飞虱、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三种。

危害较重的是褐飞虱和白背飞虱。

早稻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中晚稻以褐飞虱为主。3种稻飞虱都喜在水稻上取食、繁殖。

褐飞虱能在野生稻上发???,多认为是专食性害虫。

白背飞虱和灰飞虱则除水稻外,还取食小麦、高粱、玉米等其他作物。;3种稻飞虱的共同特征是体形小,触角短锥状,后足胫节末端有一可动的距。

翅透明,常有长翅型和短翅型。;1.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al)长翅型,成虫体长3.6~4.8mm,短翅型2.5~4mm。

深色型,头顶至前胸、中胸背板暗褐色,有3条纵隆起线;浅色型体黄褐色,卵呈香蕉状,卵块排列不整齐。

老龄若虫体长3.2mm,体灰白至黄褐色。;褐飞虱在中国北方各稻区均有分布,长江流域以南各省(自治区)发生较烈。

白背飞虱分布范围大体相同,以长江流域发生较多。;2.白背飞虱Sogatellafurcifera(Horváth)长翅型,成虫体长3.8~4.5mm,短翅型2.5~3.5mm,头顶稍突出,前胸背板黄白色,中胸背板中央黄白色,两侧黑褐色。

卵长椭圆形稍弯曲,卵块排列不整齐。

老龄若虫体长2.9mm,淡灰褐色。;3.灰飞虱Laodelphaxstriatellus(Fallén)长翅型,成虫体长3.5~4.0mm,短翅型2.3~2.5mm,头顶与前胸背板黄色,中胸背板雄虫黑色,雌虫中部淡黄色,两侧暗褐色。

卵长椭圆形稍弯曲。老龄若虫体长2.7~3.0mm,深灰褐色。;灰飞虱很少直接成灾,但能传播稻、麦、玉米等作物的病毒。

灰飞虱以华北、华东和华中稻区发生较多。;(1)选育抗虫品种。充分利用国内外水稻品种抗性基因,培育抗飞虱丰产品种和多抗品种,因地制宜推广种植。

(2)对不同的品种或作物进行合理布局,避免稻飞虱辗转为害。合理密植,改善田间小气候,提高水稻抗病能力。

加强肥水管理,适时适量施肥和适时露田,避免长期浸水。

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巧施追肥,使水稻早生快发,增加株体的硬度,避开稻飞虱的趋嫩性,减轻危害。

科学灌水,做到浅水栽秧,寸水分蘖,苗够晒田,深水孕穗,湿润灌浆,通过合理灌溉,促使水稻植株生长健壮,增强抗性。;(1)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喷雾。

(2)严重的田块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80%敌敌畏乳油(或40.8%毒死蜱乳油喷雾。

(3)注意喷药量要充足,喷药部位要尽量喷到水稻基部,施药时田间要保持5~10cm浅水层。同时注意保护天敌,在农业防治基础上科学用药,避免对天敌过量杀伤。;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medinalisGuenee鳞翅目,螟蛾科。别名刮青虫。

分布北起黑龙江、内蒙古,南至台湾、海南的全国各稻区。

主要为害水稻,有时为害小麦、甘蔗、粟、禾本科杂草。;东北年生1~2代,长江中下游至南岭以北

文档评论(0)

vermonth13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