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连锁餐厅菜品宣传方案
作为深耕餐饮行业8年的运营负责人,我深知对连锁品牌而言,菜品是生存根本,而有效的宣传则是让“好味道被更多人知道”的关键纽带。最近半年,我们团队走访了12家门店,收集了2000多份顾客问卷,发现一个共性问题:超60%的顾客表示“听说过咱们品牌,但具体哪道菜值得点不太清楚”;另有35%的老客反馈“上新后没及时了解,错过尝鲜期”。这让我意识到,一套系统化、有温度的菜品宣传方案,已经成为当下提升门店客流量、复购率的核心抓手。
一、方案核心目标与底层逻辑
1.1核心目标
以“让每道招牌菜被精准记住,让每次上新成为顾客期待”为总纲,具体拆解为三个阶段目标:
短期(1-3个月):重点菜品认知度提升50%,新菜首月销量达预期目标的120%;
中期(4-6个月):顾客到店后主动点“推荐菜”的比例从28%提升至45%;
长期(6个月以上):形成“提到XX(品牌名),就想到XX(招牌菜)”的强关联心智,品牌菜品口碑在区域同类餐厅中进入TOP3。
1.2底层逻辑
餐饮宣传的本质是“信任传递”。顾客选择一道菜,不仅是为了吃饱,更是在为“安全”“美味”“仪式感”买单。因此,我们的宣传必须围绕三个关键点展开:
真实可感:用食材溯源、厨师手作过程等细节,打消“工业化加工”的顾虑;
情感共鸣:结合用餐场景(比如家庭团聚、朋友小聚)讲故事,让菜品成为情感载体;
行动引导:通过限时优惠、打卡奖励等设计,把“感兴趣”转化为“马上来吃”。
二、菜品价值深度挖掘:从“好吃”到“值得传播”
在启动宣传前,我们首先要回答一个问题:“这道菜凭什么被记住?”过去我们总说“我们家菜好吃”,但“好吃”太笼统,必须拆解成具体的“记忆点”。
2.1招牌菜:强化“不可替代性”
以我们的头牌“慢炖牛肋排”为例,过去宣传语是“肉质酥软,汤汁浓郁”,但顾客听完没感觉。后来我们深挖三个维度:
食材故事:牛肋排来自云贵高原散养黄牛,每头牛只取3根肋排,运输时全程0-4℃冷链,到店后还要醒肉24小时;
工艺细节:主厨王师傅坚持用土陶锅,文火慢炖4小时,中途只加山泉水和27味天然香料,不加一滴酱油;
口感标签:总结为“三层体验”——第一口是肉香裹着焦糖化的微甜,第二口咬到筋膜的弹嫩,最后喝一勺汤,喉头泛起回甘。
这些细节让顾客觉得“这道菜别处吃不到”,自然愿意主动推荐。
2.2时令菜:绑定“应季仪式感”
比如秋季上新的“菌菇土鸡汤”,我们没有停留在“补身体”的层面,而是强调“秋天的第一锅鲜”:
时间锚点:“从立秋到霜降,只卖45天”(用季节周期替代具体日期);
场景关联:“降温的晚上,和爸妈围坐喝一碗,比穿秋裤还暖”;
稀缺性:“每天只炖20锅,卖完即止”(根据门店容量调整数量)。
2.3特色小食:突出“社交分享欲”
像我们的“爆浆芝士球”,目标客群主要是年轻人和带娃家庭。我们重点设计了“视觉+互动”记忆点:
视觉冲击:拍一段“用勺子轻压,芝士如瀑布流出”的视频,配文“能拉1米长的芝士,手机先吃”;
互动玩法:鼓励顾客拍“爆浆”瞬间发朋友圈,带话题XX家芝士能打太极,集10赞送酸梅汤。
三、传播渠道组合:线上线下协同,精准触达
酒香也怕巷子深,再优质的菜品也需要合适的渠道传递。我们根据目标客群的触媒习惯,设计了“1+3+N”的传播矩阵(1个核心阵地,3类重点渠道,N个长尾补充)。
3.1核心阵地:门店场景——让菜品自己“说话”
门店是顾客离菜品最近的地方,必须把“宣传”融入用餐全流程:
等位区:设置“菜品实验室”展示柜,放牛肋排的生肉、炖锅、香料包,配小卡片写“您吃到的每块肉,都经过24小时醒肉+4小时慢炖”;
菜单设计:放弃传统图文,采用“场景化描述”——比如牛肋排配图不是单独的菜品,而是“爸爸夹了一块给女儿,女儿眼睛发亮”的温馨画面,旁边小字标注“90%的家庭桌必点”;
上菜环节:服务员端牛肋排时说:“这锅炖了4小时,您看这肉,用筷子一戳就能分开”,同时递上小沙漏:“趁热吃,前10分钟是最佳赏味期”;
离店提醒:买单时送“菜品日历卡”,标注下月上新的菌菇鸡汤,写“秋天的第一锅鲜,等您来喝”。
3.2重点渠道一:社交媒体——用“用户视角”种草
年轻人的决策链里,“小红书搜攻略”“抖音看测评”已经成为标配。我们的策略是“专业内容+用户共创”:
抖音:每月固定3次“后厨直拍”,拍厨师切肉、炖锅、调汤的过程,配真实画外音(比如主厨说:“有人问能不能加快炖的时间,我说不行,这4小时是肉和汤的‘对话时间’”);找20-30位本地美食达人做“盲测挑战”——蒙眼尝3家同类餐厅的牛肋排,最后揭秘我们家,视频标题用“测评了3家,这家牛肋排让我想再来10次”;
小红书:发起“我的XX家必吃清单”话题,鼓励顾客发图文(带菜品+场景,比如“和闺蜜约会,必点芝士球+酸梅汤,拍出来超治愈”)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