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9+1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VIP

浙江省9+1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浙江省9+1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核对条形码信息;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思想之活跃、人之价值之重视、精神之摆脱束缚而趋于自由,乃文学自觉之前提。追求精神与心灵的自由,使士人认识到个体生命的可贵、处于动荡时世的艰危与无奈。如何超越限制而达到不朽?立德、立功,非由自我能掌控,唯有立言可凭借自身努力获得。因而,觉醒的个体生命意识,必然借助文学艺术来表达。

文学自觉,是一种自觉的创作意识与状态。为艺术而艺术,指作家看重艺术,借艺术(文学)表达自己独特的生命意识和人生体验。魏晋张扬文学的个人情性表现、审美追求,打破寓训勉于文学的樊篱,也并不意味着否定文学应该承载的社会责任。曹丕说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既突出文章之价值,也强调文章可以使作者“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以自我的努力,达到超越权势、生命局限的不朽,而这可视为文学自觉的宣言。

文学自觉是一个渐进的进程。以文字记述事件,表达思想与情性,进而描摹物象,传神写照,娱情悦性,经历了漫长的演进,日益积累了创作的经验与体会。从此,文学的表现内容扩大,文学性日趋明确、丰富。内容的扩大与丰富,不仅关注自然景物之感发,而且关涉广泛的人生悲欢离合。动荡社会中的民生百态,开始进入了建安、曹魏时代作家的视野,尽情展示时代乱离与悲苦人生,抒写个体命运的焦灼忧虑。就文学性而论,曹丕“文以气为主”,旨在强调作家才情、生命体验的独特性。刘勰“立文之道”有形文、声文、情文,特别彰显语言之美。

(节选自《“自觉”是魏晋文学的特征》,有删改)

材料二:

由对个体生命的重新审视而激发起来的人的觉醒,使得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无论文学理论批评或是文学创作,都显示出强烈的主体性色彩。这是人的觉醒促使文学“自觉”发展的时代特征。

(一)①

诗歌的抒情功能在秦汉以前早已被人们认识,但儒家诗教特别强调诗歌的社会功利作用,对诗歌的感情问题论述不多。《毛诗大序》讲到诗歌“吟咏情性”的问题,但在肯定“发乎情”之后又特别强调“止乎礼义”的重要。这是用儒家的政治、道德原则去规范、限制诗歌感情的表达。随着汉末社会大动荡、儒家思想失控而带来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文学的抒情功能才得以重新恢复和发展。以《古诗十九首》为代表的抒情小诗的崛起,在当时是那样震撼人心,倒不是因为它在艺术上有太多的惊人之处,其实主要就在“善言情”。

这一功能的强化反映到文学理论的研究上,就是陆机《文赋》中对诗歌特征的新概括:“诗缘情而绮靡。”这是对《诗》《骚》开创的优良传统和魏晋诗歌创作实践的科学总结,他不仅将“情”从“诗言志”的“志”中凸显出来,看作诗歌的主要表现对象,而且大胆地摆脱了《毛诗大序》的“止乎礼义”的说教,代之以“绮靡”这一体现诗歌艺术本质的美学特征,这是我国诗歌理论发展史上一次大解放。

(二)②

魏晋时代,文学主体精神的解放和弘扬,有力地促进了文学题材的开拓。以诗歌为例,魏晋以前,诗歌表现的空间基本上限于社会生活的领域;魏晋以后,诗歌突破原有的题材范围,将艺术触角伸向以山水为主体的自然界,实现了中国文学题材的一次大拓展。这一题材上的大突破,其实也只有在人的个体意识大觉醒,文学主体精神得到弘扬的历史氛围中才能实现。

田园诗与山水诗一样,也是在崇尚自然的思想的催化下产生的。它以冲决“樊笼”“尘网”,追求个性自由为先导,为我国文学的发展辟出了又一片广阔的天地。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序》中说:“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这里“自然”与“自由”是相通的。“矫厉”实指人为的加工。正是这种人为的加工,才使原物失去自然的形态。显然,在陶渊明笔下,“矫厉”与“自然”相对立,其义相当于“伪”与“真”的矛盾关系,反映了“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追求个性解脱的理想和愿望。陶渊明有诗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而他所向往的“自然”显然含有双重意思:既指具体的农村园田,也指抽象的精神上的自由解放。

(三)③

魏晋时期的文人,不再满足于汉代文学重政教、尚实录的传统,转而追求个人情志的深度抒发与审美形式的精心构建。他们大量采用象征、隐喻等表现手法,借自然意象寓托玄远旨趣。语言形式上,则更注重辞采的华美与声律的和谐。这种对艺术形式本身的高度自觉与精雕细琢,标志着中国文学不再仅仅是“载道”的工具,而开始获得了独立的审美价值与生命力。

(节选自《从人的觉醒到“文学的自觉”》,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中“文学自觉”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