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呛和窒息的预防及护理.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噎呛和窒息的预防及护理

演讲人: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预防措施

03

症状识别

04

急救护理方法

05

特殊人群护理

06

后续管理

01

基本概念

01

基本概念

PART

噎呛是指食物或异物意外进入气管而非食道,引发剧烈咳嗽或呼吸困难的现象,严重时可导致部分或完全气道阻塞。

咀嚼不充分、边进食边说笑或奔跑时,会显著增加食物误入气道的风险。

大块、粘性(如年糕、果冻)或坚硬食物(如坚果、糖果)易卡在咽喉部,尤其对儿童和老人威胁更大。

吞咽功能障碍(如脑卒中后遗症)、咽喉部肿瘤或食管狭窄患者,因肌肉协调性下降更易发生噎呛。

噎呛定义与常见原因

定义

进食过快或分心

食物性状不当

生理结构异常

窒息定义与危险因素

窒息是因气道完全阻塞导致氧气无法进入肺部,若不及时干预可在数分钟内引发意识丧失甚至死亡。

定义

哮喘急性发作、喉头水肿(如过敏反应)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气道狭窄易进展为窒息。

疾病因素

玩具零件、硬币等小物件被婴幼儿误吞,或成人误吸假牙、鱼刺等,是窒息的主要诱因。

异物阻塞

01

03

02

密闭空间内一氧化碳中毒、溺水或压迫颈部(如绞缢)等外部因素可直接导致窒息。

环境风险

04

因唾液分泌减少、咀嚼功能退化及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噎呛风险显著升高。

老年人(65岁以上)

脑瘫、阿尔茨海默病或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因吞咽肌肉控制力差,需特别关注进食安全。

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01

02

03

04

吞咽反射未发育完善,且好奇心强易将小物件放入口中,据统计占窒息病例的40%以上。

婴幼儿(0-3岁)

意识模糊时咽喉反射减弱,呕吐物或食物残渣易阻塞气道,夜间睡眠中更需警惕。

醉酒或镇静状态者

常见高危人群

02

预防措施

PART

根据婴幼儿咀嚼和吞咽能力选择合适性状的食物,如泥糊状、软烂小块或易溶化食物,避免提供整颗坚果、硬糖、果冻等高风险食物。

饮食安全管理

食物性状适配

确保婴幼儿进食时保持直立或半卧位,头部与身体呈直线,避免平躺或奔跑中进食,降低食物误入气道的风险。

进食姿势规范

逐步过渡从流质到半固体再到固体的饮食结构,密切观察婴幼儿对新食物的适应反应,避免因进食过快或抗拒导致呛咳。

分阶段引入固体食物

环境安全优化

危险区域隔离

使用安全门栏限制婴幼儿进入厨房、卫生间等易接触清洁剂、塑料袋或水域的高危场所,从源头规避潜在窒息隐患。

睡眠环境安全

婴儿床内避免放置毛绒玩具、松软被褥或枕头,采用透气性好的床垫,并确保婴儿睡眠时保持仰卧位以减少窒息风险。

小物件收纳管理

定期检查活动区域,清除硬币、纽扣、电池等可入口的小物件,选择符合安全标准的玩具(如无脱落小零件、边缘圆滑)。

日常行为指导

监督进食过程

成人需全程陪伴婴幼儿进食,避免分心或逗笑,教导年长幼儿“细嚼慢咽”“进食不说话”等安全习惯。

03

症状识别

PART

突然咳嗽或呛咳

因气道部分阻塞导致缺氧,表现为面部发红、嘴唇或指甲床呈青紫色,伴随呼吸急促或费力。

面部涨红或发绀

抓挠颈部或胸口

患者可能无意识用手抓挠颈部或胸前区域,这是身体对气道受阻的本能反应,需高度警惕。

婴幼儿或老年人在进食时突然出现剧烈咳嗽,可能因食物或异物卡在气道引发反射性呛咳,需立即暂停进食并观察。

噎呛早期信号

窒息紧急征兆

无法发声或呼吸

完全性气道阻塞时,患者无法咳嗽、说话或呼吸,可能双手掐住喉咙,表情极度惊恐,需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意识丧失

若患者仅能发出微弱咳嗽声或喘息声,表明气道未完全阻塞但通气不足,仍属于危急情况。

严重缺氧导致患者意识模糊或昏迷,瞳孔散大,皮肤苍白或发灰,此时需紧急心肺复苏并呼叫医疗援助。

微弱或无效的咳嗽

通过询问患者是否能说话或咳嗽,若可发声则为部分阻塞,若完全无声则需按窒息处理,避免延误抢救时机。

误判与确认方法

观察行为与反应

在光线充足环境下,让患者张口检查是否有可见异物,但避免盲目用手指掏挖,以免将异物推入更深位置。

检查口腔异物

定期参与急救培训,通过模拟气道梗阻场景练习海姆立克急救法,提高对真实事件的判断准确性。

模拟场景训练

04

急救护理方法

PART

成人急救手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

施救者站于患者身后,一手握拳置于患者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包住拳头,快速向上向内冲击腹部,利用肺部残留气体形成气流冲出异物。

01

背部叩击法

对于意识清醒但无法咳嗽的患者,让其弯腰前倾,施救者用掌根连续用力叩击其肩胛骨之间的区域,帮助松动阻塞物。

胸部冲击法

适用于孕妇或肥胖者,将手放在胸骨下半段,进行快速向内的按压,模拟海姆立克法的原理。

协同操作策略

若单一手法无效,可交替使用背部叩击与腹部冲击,直至异物排出或患者失去意识转为心肺复苏。

02

03

04

婴幼儿特殊处理

拍背压胸法

将婴儿俯卧于前臂,头部低于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