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西藏大学考研试题及答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西藏大学考研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吐蕃金石文献

吐蕃时期(7-9世纪)以金属、石材为载体的文字记录,主要包括碑铭、盟誓文、纪功碑等。代表性文献如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碑(823年立),碑文以汉藏两种文字镌刻唐穆宗与吐蕃赞普可黎可足的会盟内容;山南桑耶寺的兴佛证盟碑(779年立),记录赤松德赞兴佛的誓约。这类文献是研究吐蕃政治制度、宗教政策、汉藏关系的第一手材料,其文字兼具古藏语早期特征与梵文借词,对藏语历史语言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2.《格萨尔王传》

藏族民间口头传承的英雄史诗,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现存篇幅超过120万行,通过“仲肯”(说唱艺人)以散文与韵文结合的方式传播。史诗以岭国英雄格萨尔王降妖伏魔、安定三界为主线,融合神话、历史与民间传说,涵盖藏族古代社会的军事、宗教、民俗等多方面内容。其语言保留了大量古藏语词汇与方言特征,部分章节与敦煌藏文写卷(如P.T.1287号《赞普传记》)存在文本关联,是研究藏族古代文化的“活化石”。

3.卫藏方言

藏语三大方言之一(另为康方言、安多方言),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的拉萨、日喀则、山南等卫藏地区。语音上,卫藏方言保留了古藏语的部分复辅音(如/kl-/、/br-/),但浊辅音已清化(如浊塞音[b-]、[d-]变为送气清音[p?-]、[t?-]);语法上,存在严格的敬语系统(分为普通语、敬语、最敬语三级);词汇中吸收了大量梵语、汉语借词(如“寺庙”藏语为“衮巴”,源自梵语“g?ha”)。拉萨话作为卫藏方言的代表,是现代藏语书面语的基础。

4.《仓央嘉措情歌》

17世纪藏传佛教格鲁派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创作的抒情诗集,现存约66首。内容突破宗教诗歌的刻板模式,以“未嫁少女”“流浪少年”等世俗视角,表达对自由爱情的向往与宗教清规的矛盾(如“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艺术上善用比兴手法(如以“山上的仙鹤”喻指无法长相厮守的爱人),语言融合藏语口语与民歌“谐体”风格,既具文学性又易传唱。其传播突破宗教界,成为藏族民间文学的经典,现代译本(如于道泉、曾缄译本)推动了汉藏文化互鉴。

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简述西藏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及其阶段性特征。

西藏古代文学可分为四个阶段:(1)史前至吐蕃王朝建立前(7世纪前):以口头文学为主,包括神话(如《斯巴宰牛歌》解释世界起源)、歌谣(如劳动号子《打阿嘎歌》)、传说(如“猴子变人”创世传说),体现原始信仰与集体创作特征。(2)吐蕃时期(7-9世纪):书面文学兴起,以碑铭文学(如《唐蕃会盟碑》铭文)、译经文学(如《丹珠尔》《甘珠尔》中的文学性译经)、赞普传记(敦煌藏文写卷P.T.1287)为代表,语言上融合古藏语与梵文语法,主题多与政治、宗教相关。(3)分裂时期至萨迦时期(10-14世纪):宗教文学繁荣,出现高僧传记(如《米拉日巴传》)、道歌(如《冈波巴道歌》)、劝善故事(如《喻法宝聚》),文学与藏传佛教各派教义深度结合,语言趋向口语化。(4)帕竹至甘丹颇章时期(14-18世纪):古典文学成熟,包括小说雏形(如《郑宛达瓦》)、诗歌(如《仓央嘉措情歌》)、历史文学(如《贤者喜宴》),主题扩展至世俗生活与民族关系,艺术手法吸收汉地文学技巧(如叙事结构的起承转合)。

2.分析藏语方言分区的主要依据及其差异表现。

藏语方言分区的主要依据是语音、词汇、语法的系统性差异,核心标准为语音特征。(1)卫藏方言:分布于西藏中南部,以拉萨话为代表。语音上,浊辅音清化(如古藏语浊音[b-]读[p?-]),保留鼻冠音(如/?d-/读[nd-]);语法上,存在敬语范畴(如“吃”的普通式“藏”、敬语“索”);词汇中梵语借词比例较高(如“智慧”藏语“耶协”源自梵语“j?āna”)。(2)康方言:分布于四川甘孜、云南迪庆等地,以昌都话为代表。语音上,保留浊辅音(如[b-]、[d-]),复辅音简化(如/gr-/,/bl-/合并为[r-],[l-]);语法上,敬语系统较简单;词汇中汉语借词更多(如“商店”藏语“卡帕”源自汉语“店铺”)。(3)安多方言:分布于甘肃甘南、青海藏区,以夏河话为代表。语音上,无声调(区别于卫藏、康方言的声调系统),保留完整的浊辅音(如[b-]、[d-]);语法上,名词复数标记“拉”使用频繁(如“书”为“的”,“书们”为“的拉”);词汇中突厥语借词较明显(如“帐篷”藏语“吾玛”源自突厥语“üme”)。三方言的差异反映了藏区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族交流(如卫藏受印度佛教影响深,安多受北方游牧民族影响大)。

3.试述《仓央嘉措情歌》的艺术特色及其文化意义。

艺术特色:(1)主题矛盾性:将宗教修行的“出世”与世俗情感的“入世”并置(如“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

文档评论(0)

yclhg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