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重阳节的文化底蕴与价值.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解重阳节的文化底蕴与价值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瑰宝,已有2000多年历史。这一民俗节日在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重阳节正式定为老年节,彰显了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汇报人:墨卷生香

内容概述历史渊源探索重阳节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传统习俗了解登高、饮菊花酒等民间活动地域差异各地区重阳节庆祝方式的独特表达文学艺术重阳节在诗词绘画中的体现现代价值当代社会中重阳文化的意义与传承

重阳节的历史渊源:起源1先秦时期约公元前6世纪起源,与农耕节气密切相关2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称为重九3阴阳五行九为阳数,重九为阳中之阳4季节转换秋收冬藏之际,自然界阳气消退之时

历史典故:汉代淳于髡与帝王故事汉武帝时期淳于髡登高的故事广为流传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与群臣登高赏菊东汉宴饮重阳宴饮活动已成传统魏晋南北朝重阳正式形成固定节日

桓景与茱萸袋的传说预言灾难东汉末年,费长房预言九月九日将有灾祸降临桓景家避灾指引遇九月九日,携家人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桓景听从桓景一家按照指引,全部避过灾难民俗形成此传说使重阳节登高避祸习俗广为流传

重阳节正式确立唐朝确立唐代重阳节正式确立为民俗节日唐玄宗诏令颁布诏令,九月九日赐宴群臣宋代普及宋代以后成为全民性节日明清皇家明清时期皇家祭祀活动的重要日子

传统习俗:登高望远诗句传情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句表达了游子思乡的情感。文化内涵登高习俗象征着超越与升华。人们登高望远,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祈福避灾登山祈福,避灾纳祥。古人相信高处阳气充足,能够驱散秋季瘟疫。登高胜地全国各地有众多著名登高胜地,每年重阳节都举办特色民俗活动。

传统习俗:佩戴茱萸药用价值茱萸具有驱虫避秽、祛寒除湿的功效香囊工艺制作茱萸香囊需采用精湛的传统手工技艺避邪功能佩戴茱萸避邪祛病的信仰流传千年地域特色北方多用茱萸果实,南方则偏好茱萸叶

传统习俗:饮菊花酒制作工艺菊花酒需精选菊花品种,采用特殊酿造技术。古法酿制需九月初采摘菊花,浸泡于米酒中。文化象征菊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坚贞不屈、傲霜斗雪。菊为花中隐士,历来受文人雅士推崇。养生功效重阳饮酒习俗蕴含养生文化内涵。菊花酒具有清热解毒、明目降压的功效。地域特色不同地区菊花酒各具特色。北方地区多用黄菊,南方则偏好白菊。

传统习俗:食用重阳糕起源与象征重阳糕起源于唐代,因糕与高谐音。食用重阳糕象征步步高升,寓意吉祥美好。制作工艺传统重阳糕多为九层,采用糯米、白糖、枣泥等原料。精工制作,层层叠加,象征节节高升。地域特色北方重阳糕多为蒸制糕点,南方则以炸制为主。苏州重阳糕加入桂花,广东重阳糕使用红豆沙。

传统习俗:观赏菊花菊花品种中国培育的菊花品种超过三千种。不同品种色彩、形态各异,观赏价值极高。文人雅集古代文人常于重阳节举办赏菊雅集。以菊寄情,抒发高洁情怀。现代展览现代菊花展融合科技与艺术。通过创新培育和设计,展现传统文化新魅力。

传统习俗:放风筝历史传统重阳放风筝始于唐代文化象征象征放飞烦恼工艺特色重阳风筝多饰菊花图案现代创新融入新材料与设计元素

区域民俗:北方重阳习俗特色地区特色活动独特习俗北京登香山赏红叶制作重阳花糕山东登泰山祈福饮用长寿水河北易水砚文化节制作菊花枕东北重阳祭祀活动制作山楂糕

区域民俗:南方重阳习俗特色江南水乡重阳活动多与水相关。福建闽南地区有独特九九习俗。广东潮汕有扒龙船传统。云南少数民族的重阳庆祝方式则融合本民族特色。

重阳与敬老:从传统到国家政策1989年敬老月设立全国性敬老活动开始形成2006年非遗名录重阳节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老年节重阳节正式定为中国老年节5000年文化传统敬老爱老根植于中华文明历史

文学艺术中的重阳节1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表达游子思乡之情。2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展现重阳赏菊的雅趣与友情之美。3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描绘重阳宴饮场景。4苏轼《九日次韵王巩》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表达对传统习俗的独特态度。

绘画艺术中的重阳表现重阳题材绘画反映传统节日文化精髓《重阳登高图》历代画家创作的经典题材菊花绘画寄托高洁品格与生命力现代艺术创新融合传统与当代表现手法

重阳节与道教文化重阳祭炼道教特有的重阳节仪式,祈求健康长寿长寿文化重阳与道教追求长生不老的理念紧密相连茅山派茅山派道士有特殊的重阳节修行传统仙境象征登高望远象征着向道教仙界的精神攀登

重阳节与传统养生文化菊花茱萸栗子山药枸杞其他重阳时节养生智慧丰富多样。菊花、茱萸等传统药材具有显著养生功效。重阳饮食养生基于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现代科学研究也证实了许多传统养生方法的有效性。

香港与台湾地区的重阳习俗香港登高活动香港每

文档评论(0)

lcy1号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