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题:默写-2025-2026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docxVIP

期末专题:默写-2025-2026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期末专题:默写-2025-2026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默写

1.同学们正在分享对古诗文中意象的理解,请你根据对话补全内容。

小轩:古人常以鸟的意象入诗。你看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①,”,借子规鸟的鸣叫来表达飘零离恨的心境;刘禹锡《秋词》(其一)中的“②,”,借鹤飞冲天的形象来引出壮志豪情。

小文:古人也常以水的意象入诗。你看谭嗣同《潼关》中的“③,”,表达了自己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④,”,是对时序交替、生命更迭的理解。《论语·子罕》中的“⑤,”,是对时光易逝的叹息,提醒我们且行且珍惜。

小蕾:看来想要学好古诗文,还真得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呢。正如《论语·为政》中所说的“⑥,”。

2.阅读下面的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诗以言志,歌以咏怀。刘禹锡屡遭贬谪,借“,”[《秋词》(其一)]抒发豪壮的情怀;李商隐羁旅巴蜀,道出了“,”(《夜雨寄北》)的未来期许;马致远漂泊异乡,流露出“夕阳西下,”(《天净沙·秋思》)的无限哀愁;谭嗣同途经潼关,借“,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表现了昂扬的少年意气。

3.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我喜欢古诗,因为古诗在典雅凝练的文字里饱含着丰富的情感。曹操的①“,若出其中;,若出其里”(《观沧海》)借助奇特的想象来展现开阔的胸襟与宏伟的抱负;孔子的②“,”(《<论语>十二章》)感慨人生世事变幻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江南逢李龟年》)借“落花”慨叹个人身世之悲;李商隐的④“,”(《夜雨寄北》)表达对离人团聚共话相思的渴望……容天下事,抒万千情。

4.同学们从不同角度梳理古诗词,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背诵。请补充下列梳理稿。

以动物为意象抒发情感,是古代诗歌的常见写法之一。“①,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鸟鸣寄托着友人的牵挂,直抵人心;“②,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在凄凉萧条的秋景与静谧乡间图景的对比中,烘托出漂泊游子的思乡之情;“③,④”,《秋词》中这明丽秋景,豪迈诗情,谁说不是刘禹锡“⑤”这一新见识最有力的证据呢?“⑥,⑦”,陆游把自然之音编入十一月四日的梦境,表达为国征战的强烈愿望,诗人的拳拳报国之心感人至深。

5.请完成古诗文名句积累。

(1)晴空一鹤排云上,。(《秋词》)

(2),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

(3)非淡泊无以明志,。(《诫子书》)

(4)子曰:“,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

(5)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论语》)

(6),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青玉案·元夕》)

(7)东边日出西边雨,。(《竹枝词》)

(8),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一剪梅·舟过吴江》)

(9)子曰:“工欲善其事,。”(《论语》)

(10)子曰:“。小不忍,则乱大谋。”(《论语》)

6.默写。

明代诗人于谦说:“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徜徉于诗书之中,我们可以领略王湾笔下“潮平两岸阔,①”的壮阔图景;体会李商隐笔下“何当共剪西窗烛,②”的深深思念。读《论语》中“③,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明白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诫子书》中“非淡泊无以明志,④”,我们懂得了要志存高远;读《潼关》中“河流大野犹嫌束,⑤”,我们体会到诗人冲破罗网的少年意气;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⑥,随君直到夜郎西”,我们感受到诗人借月抒怀的忧思关怀。

7.请你根据提示补全下列古诗文,欣赏、品味、传承中国古典诗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先贤总结自己的经验,给我们留下谆谆教诲、殷切慰勉。孔子总结学与思的经验,留下“①,②”的教诲;子夏总结“求仁”的经验,留下“③,切问而近思”的教诲;④(作者)总结时序更替的经验,留下“⑤,江春入旧年”的教诲;刘禹锡总结赏秋的经验,留下“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教诲;李白听闻友人被贬,留下“我寄愁心与明月,⑦”的劝慰。

8.请将诗句补充完整。

诗词中的动物往往也寄寓人情。王湾告诉你,游子的羁旅乡愁可以用“乡书何处达?(1)”来倾诉;马致远告诉你,孤客的天涯寂寞可以用“(2),小桥流水人家,(3)”来排遣;李白告诉你,挚友的异地牵挂可以用“(4),闻道龙标过五溪”来抚慰;刘禹锡告诉你,人生的豪壮豁达可以用“(5),(6)”来描绘;陆游告诉你,暮年的报国之梦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