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分类整理图解.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抗菌药物分类整理图解演讲人:日期:

目录CONTENTS01作用机制分类02化学结构分类03抗菌谱范围划分04药代动力学特性05临床应用场景06不良反应管理

01作用机制分类

抑制细胞壁合成类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上的四肽侧链与五肽桥的交联,导致细胞壁缺损而发挥杀菌作用。青霉素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磷霉素类抗生素抗菌作用机制与青霉素类似,也是通过与细菌细胞壁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过程中的第一步反应,即阻断N-乙酰葡糖胺的合成,从而达到杀菌效果。

干扰蛋白质合成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主要作用于细菌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多个环节,导致细菌蛋白质合成障碍而死亡。0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不可逆地结合到细菌核糖体50S亚基上,阻断肽链的延长,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02四环素类抗生素主要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的肽链延长阶段,通过抑制氨酰-tRNA进入核糖体A位而发挥作用。03

抑制核酸合成类硝基咪唑类抗生素如甲硝唑等,通过抑制细菌DNA的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03通过抑制细菌RNA聚合酶的活性,阻碍mRNA的合成而达到抑菌效果。02利福霉素类抗生素喹诺酮类抗生素主要抑制细菌DNA回旋酶和拓扑异构酶IV,从而阻碍细菌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导致细菌死亡。01

02化学结构分类

β-内酰胺类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等,通过破坏细菌的细胞壁而发挥杀菌作用。青霉素类如头孢拉定、头孢噻肟等,与青霉素类相似,但抗菌谱更广,对部分青霉素耐药菌株有效。头孢菌素类如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具有极强的抗菌活性,常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碳青霉烯类

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克拉霉素等,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对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革兰阴性菌有效。红霉素类阿奇霉素类酮内酯类如阿奇霉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用于治疗呼吸道、皮肤软组织等多种感染。如泰利霉素,对耐药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且组织穿透力较强。

喹诺酮类沙星类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等,通过抑制细菌DNA合成而发挥抗菌作用,对革兰阴性菌和部分革兰阳性菌有效。诺酮类氟喹诺酮类如诺氟沙星,主要用于治疗肠道和泌尿系统感染。如莫西沙星,具有更广的抗菌谱和更强的抗菌活性,常用于治疗严重感染及多重耐药菌感染。123

03抗菌谱范围划分

窄谱抗菌药物6px6px6px主要对革兰阳性菌有效,如链球菌、肺炎球菌等。青霉素G主要用于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和对青霉素过敏者。红霉素抗菌谱与青霉素G相似,但抗菌活性略弱。青霉素V010302第一代头孢菌素主要对革兰阳性菌有效,如头孢拉定、头孢唑林等。头孢菌素类04

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第二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均有抗菌作用,如头孢呋辛、头孢孟多等。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对革兰阴性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广谱抗菌药物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如红霉素、克拉霉素等,对革兰阳性菌和部分革兰阴性菌均有效,尤其对支原体、衣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效果较好。四环素类如多西环素、米诺环素等,广谱抗菌,但易产生耐药性。

抗分枝杆菌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等,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病。结核分枝杆菌药物如氨苯砜、氯法齐明等,主要用于治疗麻风病。麻风分枝杆菌药物

04药代动力学特性

吸收与分布参数抗菌药物口服后,需经过胃肠道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吸收程度和速率因药物本身性质、剂型、给药途径等因素而异。吸收分布参数抗菌药物进入血液后,会随血液分布到各组织器官,不同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浓度有所差异,从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毒性。反映药物吸收和分布特性的主要参数包括生物利用度、血药浓度、组织分布系数等。

代谢途径差异代谢影响因素差异抗菌药物进入体内后,会在肝脏或其他器官进行生物转化,代谢产物的水溶性和极性通常增强,易于排出体外。不同抗菌药物代谢途径和代谢产物不同,对药物的活性、毒性、排泄等产生重要影响,例如有些药物经过代谢后失去活性,而有些药物代谢后产生活性更强的代谢产物。药物代谢受个体差异、遗传因素、肝肾功能、药物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临床用药时需考虑这些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是反映药物在体内消除速度的重要指标。半衰期分级半衰期根据药物的半衰期,可将抗菌药物分为短半衰期药物和长半衰期药物,短半衰期药物在体内消除较快,需要频繁给药,而长半衰期药物在体内消除较慢,给药间隔可以较长。分级了解抗菌药物的半衰期,有助于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和用药间隔,提高药物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对于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应特别注意其在体内蓄积的可能性,避免毒性反应的发生。临床意义

05临床应用场景

社区获得性感染包括感冒、扁桃体炎、鼻窦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等。下呼吸道感染包括膀胱炎、肾盂肾炎等。泌尿系统感染如

文档评论(0)

小强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