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都江堰旅游讲解
演讲人:
日期:
06
当代价值启示
目录
01
历史地位与价值
02
核心工程原理
03
主要游览景观
04
文化体验项目
05
实用旅游信息
01
历史地位与价值
世界文化遗产意义
人类水利工程奇迹
都江堰是中国古代无坝引水工程的杰出代表,其科学的设计理念和可持续的工程结构至今仍在使用,展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水利技术的高超智慧。
文化遗产保护典范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不仅是水利工程的象征,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想。
全球灌溉农业的里程碑
都江堰的灌溉系统为成都平原的农业发展奠定了基础,被誉为“天府之源”,对世界灌溉农业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李冰父子修建背景
战国时期的治水需求
战国末期,秦国为巩固对蜀地的统治并解决岷江泛滥问题,任命李冰为蜀郡太守,主持修建都江堰,以促进农业发展和社会稳定。
李冰的治水智慧
李冰父子通过实地考察,创造性地提出“分流导流、排沙防洪”的设计理念,利用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实现岷江水的科学分配。
政治与军事意义
都江堰的修建不仅解决了民生问题,还为秦国统一六国提供了稳定的粮食供应和后勤保障,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千年水利工程典范
科学的分水排沙系统
鱼嘴分水堤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飞沙堰利用离心力排沙,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三者协同作用确保了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可持续的生态设计
都江堰工程尊重自然规律,无需人工干预即可实现自动调节,体现了古代“道法自然”的生态智慧,至今仍灌溉着千万亩农田。
后世水利工程的蓝本
都江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方法对后世水利工程(如灵渠、郑国渠)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活化石。
02
核心工程原理
鱼嘴分水堤功能
分水导流
鱼嘴分水堤位于岷江江心,呈鱼嘴状,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用于灌溉成都平原,外江用于泄洪,实现“四六分水”(枯水期内江六成、外江四成;丰水期反之),确保水资源合理分配。
自动调节水位
泥沙分流
通过鱼嘴的弧形设计,利用水流的离心力作用,在洪水期将大量泥沙和洪水排入外江,减少内江淤积,保障灌区安全。
鱼嘴的独特结构使表层清水流入内江,底层含沙水流进入外江,有效降低内江泥沙含量,延长工程使用寿命。
1
2
3
飞沙堰泄洪排沙
二次排沙
飞沙堰是内江与外江之间的低矮堰体,当内江水位超过堰高时,多余水量和泥沙通过堰顶溢入外江,进一步减少进入宝瓶口的泥沙量。
控制流量
飞沙堰高度设计为2.15米,确保宝瓶口引水量稳定,避免过量水流冲击灌区渠道,兼具防洪与灌溉调节功能。
漩涡排沙
利用弯道环流原理,水流在飞沙堰处形成漩涡,将底层泥沙甩向外江,实现“深淘滩、低作堰”的治水智慧。
宝瓶口引水控制
01.
精准引水
宝瓶口是人工开凿的狭窄山口,宽度仅20米,作为内江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严格控制引水量,避免洪水泛滥。
02.
山体屏障
玉垒山被凿开形成的宝瓶口,其坚固岩体能抵御水流冲刷,保障引水口结构稳定,历经两千余年仍完好无损。
03.
水文监测标志
宝瓶口崖壁刻有“水则”,通过观察水位刻度判断灌溉或防洪需求,是中国古代最早的水文测量设施之一。
03
主要游览景观
二王庙历史建筑群
二王庙始建于南北朝时期,现存建筑多为清代重建,主殿供奉李冰及其子二郎神像,庙内碑刻、匾额详述其治水功绩,是研究古代水利文化的重要载体。
李冰父子纪念核心
建筑艺术与布局
治水文化展示
依山势而建,采用川西传统穿斗式木结构,中轴线对称布局,包含戏楼、厢房、正殿等,屋顶飞檐翘角,彩绘精美,兼具宗教祭祀与园林景观功能。
庙内陈列《治水三字经》等文献,系统展示都江堰“深淘滩、低作堰”等科学原理,并通过壁画还原古代施工场景,凸显李冰父子“乘势利导”的智慧。
安澜索桥文化特色
古代交通要道
始建于宋代,原为竹索桥,后改为钢索结构,横跨岷江内外二江,历史上是连接川西与阿坝地区的商旅通道,被誉为“西南第一索桥”。
工程技术价值
桥体由10根钢缆承重,木板铺面,两侧设防护网,既保留古桥风貌又符合现代安全标准,行走其上可直观感受岷江水势与都江堰渠首工程布局。
“夫妻桥”传说
民间相传清代塾师何先德夫妇为便利民众筹资修桥,何公坠江殉职后其妻续建完成,桥头塑有二人雕像,成为忠贞与奉献精神的象征。
园内核心为李冰开凿的“宝瓶口”遗迹,人工离堆山体与内江河道形成天然水闸,配合飞沙堰调控水量,体现“分水引流”的工程精髓。
水利工程遗址
融合自然山水与人工造景,以银杏、楠木等古树为骨架,点缀亭台楼阁,如清溪园、堰功道等,园门对联“陆海无双”高度概括都江堰的生态价值。
川派园林典范
设有川派盆景展示区、历史浮雕墙,定期举办放水节仿古祭祀表演,游客可在此休憩并系统了解都江堰的古今变迁。
文化休闲功能
01
02
03
离堆公园园林景观
04
文化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