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稿与校稿的区别.docVIP

通稿与校稿的区别.doc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稿与校稿的区别

上周帮社区王阿姨改活动通知,她举着两张纸凑过来:“小周,你帮我看看,左边这张像‘机关文’,右边这张像‘唠家常’,哪个能让老人们愿意来?”我低头一看——左边是“本社区将于9月20日举办‘关爱老人’活动,邀请60岁以上居民参与,内容含义诊、理发”;右边是“叔叔阿姨们注意啦!下周三上午九点,咱们社区活动室要办‘邻里老友日’——有医生给咱量血压,楼下小张师傅免费剪头发,上次张阿姨说想剪短发,这次正好试试~”

哦,这可不就是通稿和校稿的区别吗?

通稿是“装信息的篮子”——先把“要讲的事”装全,再谈好不好看

我想起第一次帮朋友写公众号的经历。她开了家手作店,要发开业通知,我抱着“把信息列全就行”的心态,写了段“标准答案”:“本店将于10月15日正式开业,地址位于幸福巷3号,开业前50名顾客可获赠定制手作胸针一枚。”朋友看了直皱眉头:“这像我妈单位的通知,哪有手作店的温度?”

后来我才明白,**通稿的核心是“准确传递核心信息”**,它像个粗布篮子,先把“时间、地点、内容”这些“硬核货”装进去,不管篮子绣不绣花,先确保“里面有东西”。就像你给朋友发消息说“我明天去北京”,这是通稿——它完成了“告知”的任务,但少了点“分享”的温度;就像救助站的领养公告,通稿是“现有20只流浪猫待领养,要求稳定住所”,它先把“需要传递的信息”抛出来,至于“这些猫有没有故事”“领养后会怎样”,通稿不管——它要的是“先让大家知道有这事”。

我曾犯过“嫌弃通稿太生硬”的错,直到朋友说:“你连‘篮子’都没有,怎么往里面装花?”通稿是地基,没地基的房子再漂亮也会塌;通稿是食材,没食材的红烧肉再香也做不出来。

校稿是“把篮子变成礼物”——把“信息”揉进“情绪”,让对方觉得“这是给我的”

朋友改那篇手作店通知时,加了好多细节:“下周日(10月15日),我的小布店终于要和大家见面啦!就是幸福巷口第三家,红门牌号上挂着针织小兔子的那家——上次你说喜欢我做的羊毛毡,开业当天来,我亲手给你缝个小挂件。”改完后,她举着手机笑:“你看,现在老顾客会想‘哦,那是挂小兔子的店’,新顾客会觉得‘老板记得我喜欢羊毛毡’。”

**校稿的魔法,就是把“冷冰冰的信息”变成“有温度的连接”**。它不是改几个字那么简单,是把“告知”变成“邀请”,把“别人的事”变成“你的事”。就像社区阿姨改通知,把“关爱老人活动”改成“邻里老友日”——“关爱”是站在“社区的角度”,“老友日”是站在“老人们的角度”;把“邀请60岁以上居民”改成“咱们社区的叔叔阿姨”——“居民”是身份标签,“咱们”是“自己人”。

我见过最生动的校稿,是同学的表白信。他的通稿是“我喜欢你,想和你在一起”,直白得像模板;校稿时我们一起回忆细节:一起去图书馆捡笔时,她的头发扫过他的手背;一起吃火锅时,她把最后一片牛肉夹给他;她朋友圈发猫咪照片,他特意买了同款猫条。最后信变成:“上次捡笔时,你头发扫过我手背,我心跳得快到耳朵里;昨天看到你发的猫咪,我买了同款猫条——想下次带给你。其实我想说,我想每天和你一起吃早餐,一起走图书馆的小路……你愿意吗?”

女孩收到信时哭了:“这才是你,不是抄来的表白模板。”**校稿就是把“通用答案”改成“专属故事”**,把“我要告诉你一件事”改成“我想和你分享一件事”。就像公司年会通知,通稿是“兹定于12月30日举办年会,请着正装”,校稿是“家人们,下周六晚上六点,咱们在一楼聚聚——一年没好好聊了,有抽奖有表演,穿舒服点就行”;就像社区的老人活动,校稿是“上次张阿姨说想剪短发,这次小张师傅来帮忙”——它把“活动内容”和“老人们的需求”绑在一起,让大家觉得“这活动是给我办的”,不是“社区要办个活动”。

我曾问过一位做媒体的前辈:“校稿到底改什么?”他说:“改‘视角’——把‘我要讲的事’改成‘你关心的事’;改‘温度’——把‘书面语’改成‘嘴里的话’;改‘细节’——把‘笼统的事’改成‘具体的回忆’。”就像你给朋友发消息,校稿是“我明天早上八点的高铁去北京,要出差一周——想你的话,我给你发故宫的雪照片”,它把“告知”变成了“分享”;就像救助站的领养公告,校稿是“上周看到三花猫缩在角落,它耳朵上的伤口是被车撞的,现在已经好啦;橘猫见人就蹭腿,像在说‘带我回家吧’”——它让“待领养的猫”变成了“有故事的小生命”,让领养的人觉得“我不是在‘领养一只猫’,是在‘接一个小家人回家’”。

通稿和校稿,是“准确”与“共情”的接力——没有谁比谁高级,只是分工不同

我曾误以为“校稿比通稿重要”,直到帮社区改通知时,王阿姨说:“没有左边的‘通知’,我根本不知道要改什么;没有右边的‘唠家常’,老人们根本不会来。”**通稿是“做对”,校稿是“做好”**——通稿解决“有没有”的问题

文档评论(0)

136****115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