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年11月南京市二十九中高一(上)期中试卷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走出乡土”,乃是19世纪以来中国必须面临的抉择。先是以城市为基础的西方工商业文化逼人而来;最近一个世纪,全球又经历加速度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中国残余的乡土社会更难延续。然而,这一脱胎换骨的过程,还不得不影响及于性情精神,又岂是“悲欢离合、辛苦恣睢”足以描述
费先生撰写《乡土中国》时,其实乡土中国已在逐渐衰微,因此他才要努力于第二阶段;如何重建乡土20世纪50年代以后,虽然政权建立在农村上面,可是农村与城市一样,也在强力的种种运动干预之下经历了不断的变化。暴力之下经历的转变,其破坏性不言而喻。最近大规模的城市化计划,强制地将农民移入高楼大厦,希望由此将以农村为基础的中国,立刻转变为以城市为基础。从外面看,不能不说,这是揠苗助长,“苗”则槁矣。
放眼世界,从“二战”以后,化肥以及杀虫剂的大量使用,改变了全球农业生产的性质。农业的工业化,也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彻底转变,农村与市场的关系也不复旧观。六七十年来,全球性的企业发展迅猛,很多农村萎缩至几乎不再存在。大型城市出现,产业的急剧变化导致了人口移动非常迅速,居住的形式也完全转变为高楼大厦内的小隔间。城市内部的社区和社群,不论是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都迅速消逝。街道上,人潮汹涌,但是举目都是陌生人,群众之中只有寂寞者。
(摘编自许倬云《“走出乡土”之后怎么办》)
材料二:
李林塞尔在他所著书中,曾用“采矿”一词来描写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以往的植棉方法:一块地上种了几年棉花,把地里的养料拔完了,这地也就不能再种作物,除非另加肥田粉。到后来,土地只给农作物一个生长的空间,所能从土里长出来的,都得依靠不断加到土里去的原料,像工厂里的机器,李氏认为这是和农业的原则不合的。土地不是矿山,是有生命的机体,地力得培养,如果培养得法,可以取之不竭,用之不穷。
我提到这一套已经为国人所熟知的常识,是想借这个例子来说明性质上极可类比的一个社会现象,就是我们乡土社会被损蚀冲洗的过程。
中国传统小康经济是建筑在小心侍候土地,尽力保持土力,使人们老是可以取资于地面上培植的作物的基础上。这是李林塞尔所要在田纳西河流域恢复的有机循环。任何一个到中国乡村里去观察的人,都很容易见到农民们怎样把土里长出来的,经过了人类一度应用之后,很小心地重又回到土里去。人的生命并不从掠夺地力中得来,而只是这有机循环的一环。甚至当生命离开了躯壳,这臭皮囊还得入土为安,在什么地方出生的,回到什么地方去。
人和地在乡土社会中有着感情的联系,一种桑梓情谊,落叶归根的有机循环中所培养出来的精神。这种精神在那些倚赖矿产来维持生活的人看来是迂阔的。海外的华侨可以劳苦终日:一文一文地储蓄了寄回家乡,死了还把棺材遥远地运回去安葬——那种万本归原的办法是西洋人所不能了解的,在我们传统文化里却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我们从这类事情所代表的意义来看,可能是值得我们细加思索的:这象征着乡土联系的最高表现,而乡土联系却维持着这自然的有机循环。也就是这有机循环,从农民一朝的拾粪起,到万里关山运枢回乡止,那一套所系维着的人地关联,支持着这历久未衰的中国文化。
乡下人为孩子提名,最普通的是“阿根”,人也有根的,个人不过是根上长出的枝条,他的茂盛来自这个根,他的使命也在加强这个根。这个根就是供给他生长资料,供给他教育文化的社会:小之一家一村,大之一乡一国。惟有根固的枝叶才能茂盛,也只有枝叶茂盛的根才能固。从社会说,取之于一乡的必须回之于一乡,这个社会才能维持它的水准,不论是人才还是物资,如果像矿苗一样只取不回,经过一个时候这地方必定会荒芜。取与回的循环可以很广,很复杂,但是却不能转不过来。采矿式的消耗,性质上是自杀的,自杀可以慢性,但终必有枯竭的时限。一个健全的和能平衡的文化必须站在有机循环的基础上。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重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走出乡土”是中国近代不得不做的选择,城市化进程可能破坏社会结构。
B.全球农业工业化不仅改变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也影响了农村与市场的关系。
C.材料二用美国田纳西州传统农业的例证,意在强调土地资源的有限,反对过度开发。
D.乡土社会的“有机循环”不仅要体现在物质层面,更应体现在文化精神层面。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下列推断最合理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认为,因为全球包括中国在内,都经历了科技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所以中国乡土社会的衰微是不可避免的历史必然。
B.材料一认为,“走出乡土”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这意味着它虽然带来阵痛,但最终会促成中国社会以一种全新的形态诞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学附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北京市东方德才学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含答案).docx
-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广东省四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联合检测(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江西省九江市部分重点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 甘肃省陇南市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辽宁省重点中学协作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