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皮肤科皮肤过敏性疾病护理方案
汇报人:文小库
2025-11-06
目录
/CONTENTS
2
临床诊断要点
3
基础治疗方案
4
日常护理规范
5
预防与自我管理
6
特殊人群护理
1
疾病概述与分类
疾病概述与分类
PART
01
常见过敏性疾病定义
接触性皮炎
由皮肤直接接触外界刺激物或过敏原(如金属、化妆品、清洁剂)引发的局部炎症反应,表现为红斑、水肿、丘疹或水疱。
02
04
03
01
荨麻疹
因过敏原或物理刺激导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皮肤黏膜暂时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表现为风团伴剧烈瘙痒,可反复发作。
特应性皮炎
一种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皮肤病,与遗传易感性相关,典型特征为皮肤干燥、剧烈瘙痒及对称性分布的红斑和鳞屑。
药物性皮炎
由药物通过口服、注射或外用途径引发的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固定性药疹,重者可出现剥脱性皮炎或Stevens-Johnson综合征。
主要病因与发病机制
Ⅰ型(IgE介导)和Ⅳ型(T细胞介导)超敏反应是核心机制,如荨麻疹与IgE相关,接触性皮炎则多属迟发型超敏反应。
免疫系统异常
包括花粉、尘螨、动物皮屑等吸入性过敏原,以及紫外线、冷热刺激等物理因素,均可触发或加重过敏反应。
环境诱因
特应性皮炎患者常伴有家族过敏史,与FLG基因突变导致的皮肤屏障功能缺陷密切相关。
遗传因素
01
03
02
染发剂、防腐剂、香料等成分通过破坏皮肤屏障或直接激活免疫细胞,诱发接触性皮炎。
化学物质暴露
04
典型临床表现特征
急性期表现
皮肤突发红肿、丘疹或水疱,边界清晰(如接触性皮炎),或全身性风团伴血管性水肿(如荨麻疹),瘙痒显著且可能影响睡眠。
01
慢性期特征
长期搔抓导致皮肤增厚、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如特应性皮炎),部分患者合并抓痕、继发感染等并发症。
系统症状
严重过敏反应可伴发呼吸困难、低血压(过敏性休克),需紧急干预。
特殊体征
固定性药疹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紫红色斑片,再次用药时原位复发;光敏性皮炎则局限于日光暴露部位。
02
03
04
临床诊断要点
PART
02
过敏原检测方法
通过将微量过敏原提取液滴于前臂皮肤,用点刺针轻刺表皮观察局部反应,适用于速发型过敏反应检测,操作简便且结果直观。
皮肤点刺试验
采用免疫学方法定量测定患者血清中针对特定过敏原的IgE抗体水平,适用于无法进行皮肤测试或存在严重皮肤病的患者。
在严格控制条件下让患者接触疑似过敏原观察反应,作为诊断金标准但存在风险,需在专业医疗监护下进行。
血清特异性IgE检测
将可疑接触性过敏原置于特制铝室中贴敷于背部皮肤,观察迟发型超敏反应,主要用于接触性皮炎病因诊断。
斑贴试验
01
02
04
03
激发试验
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伴渗出倾向,慢性期出现苔藓样变和鳞屑,需与特应性皮炎、接触性皮炎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特征为大小不一的风团伴剧烈瘙痒,通常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作,需排查食物、药物等多种诱因。
出现针尖至绿豆大小的出血性斑点,压之不褪色,提示可能存在过敏性紫癜等血管炎性病变。
表现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消退后遗留色素沉着,具有特定部位复发的特点。
皮损特征鉴别
湿疹样皮损
荨麻疹样改变
紫癜性皮疹
固定性药疹
疾病严重度分级
疾病严重度分级
轻度过敏反应
重度过敏反应
中度过敏反应
慢性顽固性过敏
仅局部皮肤症状如局限性瘙痒、轻度红斑,无系统症状,不影响日常生活和睡眠质量。
广泛性皮损伴明显瘙痒或疼痛,可能出现轻度血管性水肿,对生活质量产生一定影响但无生命危险。
除严重皮肤表现外,合并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系统症状,属于过敏性休克范畴需紧急抢救。
长期反复发作的皮肤病变伴显著苔藓化或继发感染,需考虑免疫调节治疗和综合管理方案。
基础治疗方案
PART
03
抗组胺药物应用
联合用药策略
对于顽固性过敏症状,可联合使用H1和H2受体拮抗剂(如法莫替丁),增强抗过敏效果,尤其适用于伴有胃肠道症状的患者。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
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具有选择性高、副作用少的特点,适用于长期控制慢性荨麻疹或过敏性皮炎,需注意肝功能异常患者的剂量调整。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
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等,可通过阻断H1受体缓解瘙痒和红肿,但可能引起嗜睡、口干等副作用,需谨慎用于儿童及老年人。
糖皮质激素类药膏
如他克莫司软膏,适用于面部或皮肤薄嫩部位的过敏性皮炎,可替代激素长期使用,但需注意初始用药时的灼热感。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
屏障修复剂
含神经酰胺或透明质酸的乳霜可修复受损皮肤屏障,减少过敏原渗透,建议作为基础护理与药物联合应用。
根据强度分级选择弱效(氢化可的松)、中效(曲安奈德)或强效(氯倍他索),需严格遵循疗程以避免皮肤萎缩、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
局部外用药选择
生物制剂适应证
奥马珠单抗适用于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或慢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