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9073《唐诗研究》考前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VIP

自考09073《唐诗研究》考前120题及答案含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 录

第一章唐诗对时代的反映及其所表现的生活美与精神美 1

第二章地域、民族和唐诗刚健的特质 2

第三章初唐诗坛的建设与期待 3

第四章盛唐气象 6

第五章中唐韩白诗风的差异与进士集团的思想分野 8

第六章晚唐绮艳诗歌与穷士诗歌 12

第七章政治对李杜诗歌创作的正面推动作用 17

第八章唐代山水田园诗 18

第九章唐代边塞诗 19

第十章唐代叙事诗与叙情长篇 22

第十一章几种主要诗体的艺术风貌 24

第十二章文体交融与唐代诗文的变化革新 26

PAGE

PAGE10

第一章唐诗对时代的反映及其所表现的生活美与精神美

一、单选题

“李杜操持事略齐,三才万象共端倪”,出自( )

A.《漫成五章》 B.《唐诗品汇》 C.《钱注杜诗》 D.《义门读书记》

诗史研究上的唐宋诗之争,尽管意见歧出,但唐诗以( )胜,宋诗以意理胜,却已大致得到公认。A.情韵 B.笔力 C.意象 D.气韵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反映了( )

A.旅食京华的辛酸 B.游子恋母的心情 C.告老回乡的感慨 D.科场获胜后的狂态

4.“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出自(

A.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B.李贺《南园》其五

C.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D.王湾《次北固山下》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出自( )

A.《嘲鲁儒》 B.《符读书城南》 C.《南陵别儿童入京》D.《金陵酒肆留别》

6.中国古典诗歌以(

)为主。

A.叙事诗

B.抒情诗

C.边塞诗

D.咏史诗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出自( )

A.王翰《凉州词》 B.杜甫《悲陈陶》 C.王昌龄《从军行》 D.韩愈《送灵师》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自( )

A.杜牧《郡斋独酌》 B.李贺《雁门太守行》 C.李商隐《夜雨寄北》D.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二、多选题

唐诗最习见的题材包括( )

A.时事 B.政治 C.边疆

D.市井 E.民间的欢乐与痛苦

————答案解析————

答案:A

解析:“李杜操持事略齐,三才万象共端倪。”(《漫成五章》其二)晚唐诗人李商隐曾这样高度评价李白和杜甫。

答案:A

解析:诗史研究上的唐宋诗之争,尽管意见歧出,但唐诗以情韵胜,宋诗以意理胜,却已大致得到公认。

答案:A

解析:唐诗具体地、细致地反映了唐代各种类型人物精神生活的各个侧面,像“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那种旅食京华的辛酸。

答案:A

解析:“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语气很谦逊,但要效法稷契的用世之志却表现得非常坚决。

答案:C

解析:李白得到玄宗召他进京的诏命时,在诗中毫不掩饰自己的狂喜:“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南陵别儿童入京》)宋人批评他浅薄。

答案:B

解析:唐诗反映了唐代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国古典诗歌以抒情诗为主,从主导方面看,它是主体情感的表现,而不是对周遭世界的再现。

答案:B

解析:杜甫《悲陈陶》:“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答案:C

解析: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写自己在巴山夜雨中体验着作客他乡的滋味,显然带着悲感。但诗人在寂寞中生出了幻想:“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答案:ABCDE

解析:时事、政治、边疆、市井、民间的欢乐与痛苦、征夫思妇的哀怨与忧伤是唐诗最习见的题材。

第二章地域、民族和唐诗刚健的特质

一、单选题

“楚谣汉风,既非一骨”,“河外江南,颇为异法”,出自( )

A.钟嵘《诗品》 B.江淹《杂体诗序》 C.颜之推《颜氏家训》D.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江汉英灵,燕赵奇俊,并该天网之中,俱为大国之宝”,出自( )A.李东阳《麓堂诗话》 B.司马光《资治通鉴》

C.魏征《隋书·文学传序》 D.沈德潜《古诗源·例言》

“汉魏西晋皆北方之诗,唐之盛时,称作家者大抵多秦晋之人也”,出自( )A.殷璠《河岳英灵集》 B.李东阳《麓堂诗话》

C.朱熹《朱子语类》 D.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隋唐文化诞生之前,( )的活动,曾给中国中古社会注入新的生命力

A.少数民族 B.汉族 C.匈奴 D.龟兹

《河岳英灵集》的编者是( )

A.陈振孙 B.高仲武 C.殷璠 D.计有功

————答案解析————

答案:B

解析:梁代江淹指出:“楚谣汉风,既非一骨”,“河外江南,颇为异法”(《杂体诗序》)。

答案:C

解析:隋代文学像是给南北文学融合做了某种预演:“江汉英灵,燕赵奇俊,并该天网之中,俱为大国之宝。”(魏征《隋书·文学传序》)

答案:B

解析:明代李东阳说:“汉魏西晋皆北方之诗,唐之盛时,称作家者大抵多秦晋之人也。”(《麓堂诗话》)

答案:A

解析:隋唐

文档评论(0)

tongfazixun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机构从事文档编辑咨询服务。

认证主体江西通发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IP属地江西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60702MA3AC78R8G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