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渡人生——原住民单亲妇女【硕士论文】.doc

摆渡人生——原住民单亲妇女【硕士论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摆渡人生——原住民单亲妇女【硕士论文】.doc

摆渡人生原住民单亲妇女 施束钟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2 第一节 缘起 2 第二节 都市里的 Loma 3 第二章 文献探讨 8 第一节 阿美族妇女角色与地位──传统 vs.现代 8 第二节 都市原住民妇女的生活议题 13 第四节 优势观点(strengths perspective) 21 第三章 研究设计 27 第一节 研究架构与研究问题 27 第二节 以人为导向的质化研究 27 第三节 资料搜集与分析 28 第四节 研究伦理 35 第四章 摆渡人生Ι:无根浮萍,随处飘零 43 第一节 都会悲歌:七个女子的故事 43 第二节 城乡摆渡,何处是我家? 50 第三节 摆渡在工作之间 54 第五章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62 第一节 红尘摆渡 62 第二节 摆渡在原汉之间 68 第三节 人群中的孤寂 77 第六章 夹缝中求生存 82 第一节 生存策略 82 第二节 心理调适 87 第三节 文化蜕变与回应 91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99 第一节 都市阿美族单亲妇女的生活挑战 99 第二节 夹缝中求生存的优势力量 102 第三节 原住民单亲妇女社会工作之建议 106 第四节 未来研究建议 111 参考文献 114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缘起 民国八十六年十二月,我随‘慈济人医会’走访北部几个原住民聚落,所到定点包括基隆八尺门 、北县美丽之村 、新店小碧潭,及位于三峡与莺歌交界的三莺桥下,这是我第一次与原住民面对面接触。彼时他/她们多住在都市边缘地带的山边、河边,往往走出大马路是繁华的高楼大厦,转入小径却是木材、看板搭建的原始建筑。除了基隆八尺门当时已是公寓式的国宅楼房,其他聚落都是这种令人错愕的景象,尤以三莺桥下为最:村民住在四线道大桥下的河床里,远远望去几堆零散的木板就是他/她们的家!这幅景象对一个从小生长在都市里的汉人孩子而言,真是莫大的冲击。还记得那天是假日,天空不时飘着细雨,不管走到哪个村子,路上的人都不多,但沿途所见孩子都睁着好奇的大眼,兴奋地跟我们打招呼。在分别与村里教会的长老、头目及其他组织会长座谈过后,我们于是开始筹划北县美丽之村的原住民儿童课业辅导活动。 藉由三年来每周日上午课辅活动的接触,我结识的不仅是一群顽皮活泼的原?住民儿童,也透过与孩子的互动,有幸能与几个原住民家庭深交。没课的时候,或许到家里坐坐、或者陪她们一起在夏日阵雨过后湿热的木屋里,就着渐渐昏暗的日光,赶着一个又一个仅几毛钱的手工。家里人多,除了四、五个孩子,还住着舅舅、舅妈、阿妈、阿姨、妈妈、小叔等一大伙人,甚至隔壁的隔壁,住的也是他/她们的亲戚。但是姨丈住在别的地方、与妈妈生了两个孩子的先生其实是男朋友、小叔来来去去难见人影,他跟他的孩子只差十余岁,孩子没有妈妈,向来是阿妈与阿姨合力带大……。若非相处久了恐怕连几个孩子之间的亲戚关系都搞不清楚,原来谁和谁是表姊弟、谁和谁又是同母异父的手足。除了家户人口众多,复杂的姻亲关系与婚姻状态也往往超乎我能想像。 如同汉人社会一般,许多错综复杂的婚姻型态不断地产生:离婚、丧偶、继亲、分居、未婚生子、同居、配偶服刑、因工分离随着单亲家庭比例的逐渐攀升,令我愈来愈关心:当有全职工作、教育程度中上的汉人单亲妇女也有落入低收入户风险的同时,这些生活条件比汉人更差,经济状况、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均落后汉人一大截的原住民妇女,一旦成为在都市谋生存的单亲家庭,是否遭遇更大的生活难题?她们如何面对与因应?她们生存的力量如何展现?这个关切于是成为本篇论文的研究动机。 第二节 都市里的 Loma 都市原住民的由来可追溯至 1960 年代,由于台湾整体经济结构变迁,传统农业趋于没落,工业导向产业兴起,以致于对传统产业产生重大冲击,尤其是务农为主的山地农村,在工作机会缺乏、难以维生之下纷纷出走(陈昭帆,2000? ;谢高桥,1991 ;许木柱,1987 ;傅仰止,1985)。再加上政府自1950 年起一连推行的诸多山地政策,皆以‘山地平地化’为目标,尽管在短时间内的确对山地的物质经济生活有所改善,然而由于政策未能配合工商经济的需求,仍旧采取定耕农业、造苗育林等山地保护措施,无法根绝山地经济的落后,反而拉大原汉的贫富差距(郭静晃,1997)。此外,1966 年推行‘促进山胞开发用山地保留地计画’,允许平地人租用或使用山地保留地,平地人开始大量入侵,发生诸多山地保留地非法转移的案例,导致原住民土地大量流失,更加促使原住民青壮年大量移居都市(张建中,1997)。学者多以‘推拉理论’解释这一波原住民大搬迁的现象,所谓的推力,即如上述,包括原乡工作机会缺乏、赖以维生的土地流失、基本的生存空间遭受威胁、外婚、逃避社会控制等;拉力则为都市工作机会多、生活水准高、就医、就学、子女教育、羡慕都市繁华、与亲人会合等(张晓春,1974 ;?傅仰止,1985)

文档评论(0)

独孤默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