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我国是一个动物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仅兽类就有400多种。在种类繁
多的动物中,有些还是举世公认的珍稀动物,要问在这些举世公认的珍稀动
物中哪种动物 “知名度”最高,大家一定会异口同声地说:大熊猫。
大熊猫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动物,至少在300万年前已经形成现在的模样
了。它曾经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和凶猛的剑齿象是同时代的动物。后来,地
球的气候越来越冷,进入了 “第四纪冰川”时期,许多动植物都被冻死和饿
死了,剑齿象就是这个时期灭绝的,可是唯有大熊猫却躲进了食物较多、避
风而又与外界隔绝的高山深谷里去,顽强地活了下来。几百万年来许多动物
都在不断地进化,与原样相比早已面目全非了,可是熊猫却几乎没有变化,
成为动物界的 “遗老”和珍贵的“活化石”了。
大熊猫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说起大熊猫,首先要为它正名。有关
资料表明,动物学界的人士于1869年才发现大熊猫,大约过了70年左右,
人们才第一次捕捉到熊猫。1869年,法国的一位传教士戴维来到中国。这年
3月在四川省宝兴县的一户农民家里看到一张兽皮,这张皮上只有黑白两色
的毛。10余天后这位农民又捕回一只动物,这只动物的皮与那张皮完全一
样,除了四脚、耳朵、眼圈周围是黑色外,其他部位的毛都是白色。戴维就
确认它是熊属中的一个新种。此后不久,他在公开自己的新发现时将这种动
物定名为黑白熊。
大约在本世纪30年代后期,这种熊的标本在重庆展出,它的中文名字定
为 “猫熊”。展出时标本的名牌是由左往右写的,写做“猎熊”。但是当时
汉字是由上往下直书,写满一行再往左写,参观者拘于习惯,将字从右往左
读,于是 “猫熊”就被读成了“熊猫”。此后又有一种香烟命名为“熊猫牌”
香烟,对 “熊猫”的称呼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约定俗成的缘故,我国
的动物学家也就把它定名为 “熊猫”了。又由于它形体肥大,在“熊猫”二
字前面又加了个 “大”字。“大熊猫”就成了“官名”。如今已经没有人再
坚持叫它 “大猫熊”了。
作为珍稀动物,大熊猫 “稀”在哪里呢?
大熊猫独产于我国,在世界上除了我国有野生大熊猫外,只有极少数几
个国家的大型动物园里饲养着一两只大熊猫,而这些被珍养在动物园中的大
熊猫还都是我国作为 “国礼”赠送去的。
从栖息地看,大熊猫主要分布于川西北的深山密林里。此外,只有陕西、
甘肃的个别县境内有零星的大熊猫了。据专家们估算,所有这些地方栖息的
大熊猫,总数也只在1000只左右。
“物以稀为贵”,大熊猫的数量为什么这么稀少呢?这与它的生活习性
和生理特征相关。大熊猫性情孤独、不喜群居,喜欢独处,独来独往是它的
生活习性之一。即便是雌性大熊猫在产仔后,对幼仔大约也只带领上一年左
右的时间,母子也就不再结伴而居了。只有在繁殖期到来时,它们才会去寻
找异性伙伴。然而,大熊猫发情期极短,一只成年大熊猫每年也就几天的时
间。雄性、雌性大熊猫发情期不尽相同,而它的择偶性又很强,从不随意结
交异性伙伴。此外,雌性大熊猫每胎只产一至二仔,而它又只具备喂养一个
小仔的能力,以上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就使大熊猫极为稀有了。
大熊猫只栖息在我国的四川西北和秦岭南坡。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那
里是一片深山峡谷,气候湿润、温暖。冬夏平均气温差别不大,夏季平均气
温在14℃左右,而冬季的平均气温不低于-6℃,年降雨量可达1700~1800
毫米。随着地势由低向高生长着亚热带、温带、寒带的许多植物。一座高山,
由山脚到山颠几乎四季并存。而在海拔2500~4000米的山林里,除了遮荫蔽
比比皆是,这就为大熊猫提供了充足的食粮和适宜的活动、栖息场所。大熊
猫家庭定居于此就顺理成章了。
大熊猫以食竹为主,而且食量惊人,一只大熊猫每天要吃掉20~30公斤
竹子。但大熊猫吃得多,吸收得并不多。原因是它的消化力差。一只大熊猫
每天要用12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忙于进食,有时长达十六七个小时。但是它肠
道短,更不像牛羊等食草动物那样有复胃。食物很快就通过消化道了,为了
维持生存,它只有不停地吃。当然,不停地排泄,也是它的一个特点。有时
甚至边吃边拉,边走边拉,走到哪里,拉到哪里。大熊猫以食竹为主,竹笋、
竹叶、竹竿都来者不拒。但你却不要误认为它是 “素食主义”者,它也食肉。
食竹鼠、羊、猪甚至羊猪的骨头都是它的美味佳肴。人们在捕猎大熊猫时常
常用煮熟的肉或骨头当诱饵,而大熊猫则因为贪吃而成为捕猎者的笼中物。
大熊猫不仅喜欢吃竹子,也喜欢喝水,而且一喝就要喝个够,肚子喝得
圆滚滚的,以至喝得走不动路,迷迷糊糊地躺在地上,这就是人们说的 “醉
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