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浅谈古诗词教学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古诗词教学 一、古诗解读 古诗词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学样式,古诗词解读有四种解读方法: 1、关注作者的人生境遇 2、关注诗歌的思想内容 3、关注诗歌的体裁形式 4、关注诗歌的表现技巧 关注作者的人生境遇 ——知人论世 关注作者的人生境遇 ——知人论世 王昌龄《出塞》 1、作者的时代与生平 2、作者的相关作品 3、历代读者的评价 王昌龄生平大事记(知人篇) 旗亭画壁 唐薛用弱《集异记》:开元中诗人,王昌龄、高适、王之涣齐名。时风尘未偶,而游处略同。一日,天寒微雪。三诗人共诣旗亭,贳酒小饮。忽有梨园伶官十数人,登楼会讌。三诗人因避席隈映,拥炉火以观焉。俄有妙妓四辈,寻续而至,奢华艳曵,都冶颇极。旋则奏乐,皆当时之名部也。昌龄等私相约曰:“我辈各擅诗名,每不自定其甲乙,今者可以密观诸伶所讴,若诗入歌辞多者,可以为优矣!”俄而一伶,拊节而唱曰:“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昌龄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妓讴曰:“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适则引手画壁曰:“一绝句。”寻又一伶讴曰:“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半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昌龄则又引手画壁曰:“一乐府。”之涣自以得名已久,因谓众人曰:“此辈皆潦倒乐官,所唱皆‘巴人下里’之词耳,岂‘阳春白雪’之曲,俗物敢近哉?”因指诸妓中紫衣貌最佳者曰:“待此子所唱,如非我诗,吾即终身不敢与诸子争衡矣。脱是吾诗,子等当须列拜床下,奉吾为师。”因欢笑俟之。须臾次至,双鬟发声,则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之涣即与二子曰:“田舍奴,我岂妄哉!”因大谐笑。诸伶不喻其故,皆起诣曰:“不知诸君何此欢噱?”昌龄等因话其事,诸伶拜曰:“俗眼不识神仙,乞降清重,俯就筵席。”三子从之,饮醉竟日。 盛唐王朝的开边政策,强大的边防和高度的自信;文人普遍投笔入幕,去边地求功,因而边塞诗发达,成为流派。 作者的相关作品 ——以诗证诗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关注诗歌的思想内容 以抒情为主的诗 以说理为主的诗 以意境为主的诗 以抒情为主的诗 《赠汪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以说理为主的诗 《望庐山瀑布》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以意境为主的诗 是疏阔、还是细密: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是明朗、还是阴暗: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是静、还是动: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 是视觉、还是听觉、嗅觉、触觉: …… 二、古诗讲授 1、抓诗眼,抓主线。 有的诗歌,诗眼在他的题目上,初读时就能获得必要的阅读信息,如《忆江南》的“忆”字; 有的诗,诗眼却嵌在全诗的字里行间,需要引领孩子好好品味,才能体会,如《秋夜出篱门迎凉有感》的“泪”。 抓主线,是引导孩子走进古诗的故事层的最好办法。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我们就可以通过初读——再读——研究读等方式,在找到诗眼“送”的基础上,帮孩子梳理出与“送”相关的内容(用诗中的词语回答)。 “送”的时间——烟花三月 “送”的地点——黄鹤楼 “送”的目的地——广陵、扬州 “送”的人物——孟浩然、故人 “送”的方向——西辞 “送”的工具——孤帆 值得注意的是:要想帮孩子找到诗眼,梳理出诗歌描写的“主线”,教师必须对诗歌有充分地理解,才能有力地驾驭全诗,才能正确引导学生掌握诗中“有生命的东西”,才能给学生一个充分施展主动性的天地。 2、究背景,发散想。 “要有滋有味,传情达意,感动自己亦感动他们地诵读一首古诗词,不可不先理解诗人,了解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解读诗词的内容。” 例:《别董大》 第二节、古诗讲授 3、强诵读,品语言 在读中入情入境-----理解古诗的内容层; 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品味优美精湛的语言层; 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体会丰富深厚的情感层; …… 第二节、古诗讲授 4、入情境,悟内涵 三、诗文打通

文档评论(0)

ms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411600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