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讲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音韵学讲义.doc

漢語歷史音韻學 研究漢語各歷史時期語音狀況及其發展的學科,研究材料主要有韻文、諧聲、異文、讀若和讀如、聲訓、直音、反切、韻書、等韻、對音、漢語方言和親屬語言等等,研究內容包括漢語語音史、音韻學理論、音韻學史等。 漢語音韻 漢語語音中聲母、韻母、聲調等語音成分及其在各歷史時期所構成的語音系統的總稱。 音類 語音成分的歸類。重要的音類術語有“四聲”、“五音(七音、九音)”、“清濁”、“字母”、“呼(開合)”、“等”、“韻”、“攝”、“轉”等等。音類本質上概括了一定的自然類、區別特徵、語音成分或組合形式。有的音類術語在唐代以前已經產生,唐代以後討論語音有了更多的音類術語。傳統音韻學主要運用這些中古形成的音類術語討論歷史和方言語音問題,因此,同樣的音類術語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和不同的方言裏所概括的語音實質未必相同。 切韻學(等韻學) 唐宋金元時期分析音類及其聚合、組合關係,並用用圖表形式反映出來,逐漸形成“切韻學”這一專門的學問,明清以後又被稱作“等韻學”。 四聲Tones 平、上、去、入四個調類。唐代日僧遍照金剛《文鏡秘府論》天卷引沈約(411-513)《答甄公論》:“昔周孔所以不論四聲者,正以春為陽中,德澤不偏,即平聲之象;夏草木茂盛,炎熾如火,即上聲之象;秋霜凝木落,去根離本,即去聲之象;冬天地閉藏,萬物盡收,即入聲之象。以其四時之中,合有其義,故不標出之耳。”暫不論周孔時期是否有四聲,其以四季之象比附四聲,可大致看出沈約口中的四聲調形,即平即平調,上即升調,去即降調,入即短調。 韻書是按四聲分卷排列的。平聲字多,分成兩卷;上、去、入聲各分一卷。 五音/七音/九音 Places of Articulation 五音原為音樂術語,指宮商角徵羽五聲音階,《管子·地員》已載。後也用於指聲調、韻等,但主要指五個發音部位。五音指發音部位可能受到印度悉曇學的啓發影響。梵語輔音聲母的發音部位有五毗聲之說,南朝宋·法寶《涅磐疏》說:“依梵音,伽佉等五字是喉中聲,吒他等五是上顎聲,多他等五是舌頭聲,遮車等五是齒中聲,波頗等五是唇中聲。”後來南朝梁僧宗、梁武帝、隋朝章安等給這五個發音部位的命名略有不同,唐代和尚神珙《四聲五音九弄反紐圖》、唐代日僧安然《悉曇藏》(880)卷二、敦煌唐代文獻《守溫韻學殘卷》(P2021)“辨宮商徵羽角例”所說皆有不同。早期韻圖五音爲唇、舌、齒、牙、喉。 七音指唇、舌、齒、牙、喉、半舌、半齒(宋·沈括《夢溪筆談》),與《韻鏡》所分一致。 九音指重唇、輕唇、舌頭、舌上、半舌、齒、半齒、牙、喉(《四聲等子》《切韻指南》)。 五音的發音部位及其區別特徵構擬 Reconstruction of the Place Features 五音: 唇 舌 齒 牙 喉 部位: 唇 齦、齦後、卷舌、齦顎 顎、軟顎 聲門 特徵: 唇Labial 舌前Coronal 舌後Dorsal 喉Laryngeal 舉例: p b f t n ? ? ts z t? ? t? ? ? k ɡ ? ? h ? 五音中舌、齒的區別,跟發音部位有關;例如齦顎部位的音都是齒音;但更多地涉及發音方法:所有齒音都具有[+sibilant]特徵,而舌音跟[sibilant] 特徵無關(或舌音具有[-continuant]特徵,齒音具有[+continuant]特徵或具有[-cont+cont]特徵序列)。 三十字母 30 Initials Characters 中古聲母系統的三十個代表字。相傳大唐舍利所創制,現在一般認爲即守溫所創,故亦稱“守溫字母”。最早見於敦煌唐代文獻《歸三十字母例》(S0512)和《守溫韻學殘卷》(P2021)中。兩個材料排列雖不同,但三十字母是一樣的。 《守溫韻學殘卷》共存三截,第一截題有“南梁漢比丘守溫述”,接着就是五音字母: 脣音:不芳並明 舌音:端透定泥是舌頭音 知徹澄日是舌上音 牙音:見(君)溪群來疑等字是也 齒音:精清從是齒頭音 審穿禪照是正齒音 喉音:心邪曉是喉中音,清 匣喻影亦是喉中音,濁 《歸三十字母例》所存11行字列三十字母及其助紐字如下: 端 丁當顛敁 透 汀湯天添 定 亭唐田甜 泥 寧囊年拈 精 煎將尖津 清 千槍僉親 從 前墻朁秦 喻 延羊鹽寅 知 張衷貞珍 徹 倀忡檉縝 澄 長蟲呈陳 來 良隆泠隣 審 昇傷申深 穿 稱昌瞋 禪 乘常神諶 日 仍穰忎任 見 今京犍居 磎 欽卿褰祛 羣 琴擎蹇渠 疑 吟迎言 不 邊逋賓夫 芳 偏鋪繽敷 並 便蒲頻符 明 綿莫民無 心 修相星宣 邪 囚祥餳旋 照 周章征專 曉 馨呼歡祆 匣 刑胡桓賢 影 纓烏剜煙 韻圖 用音類組成的反映語音框架的圖表。早期稱切韻圖

文档评论(0)

独孤默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