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及历史知识(大悬疑之背景知识总汇).doc

古玩及历史知识(大悬疑之背景知识总汇).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古礼玉  所谓礼玉,是据古文献《周礼》记载,用于祭把的六种玉器,或称六瑞玉,是:   1、壁圆形扁平,中有圆孔的玉器,“以苍壁礼天。”有三种类型:壁、环、援。按《尔雅》的解释:“肉(玉体部分)倍好(圆孔)谓之壁,好倍肉谓之瑷,肉好若一谓之环。”肉、好的倍、一是指肉、好的半径还是直径的长度,有争议,但以古玉壁的实物来看,肉、好并无精确的比例。我们一般称小孔者为壁,大孔者为环。其实玉壁也用作佩饰和陪葬,其大小、形状、花纹差别甚大。   2、淙是一种外方内圆长短不一的筒状玉器,用黄琼祭地。在新石器文化遗址中有大量较长的玉琼出现,一般有花纹,而商周以后,反而扁矮,平素无花,汉代以后几乎绝迹,明清后又出现仿古玉琮。   3、圭长条形扁平,下端平,上端为等边三角。以青圭祭东方,也是各级诸侯朝觑时手中执玉。其色泽、大小、形状、等级,按《周礼》有严格的规定。但个存的所谓圭,一大部分带有锋刃和孔,其实是工具或兵器。   4、璋形与圭相似,只是上端为一道斜边。以赤璋礼南方。近时出土大量的“漳”,多为工具和兵器。   5、磺半壁日磺,用祭北方,所谓半壁也只是大概的样子,其实一般所见的磺,只是“环”的1/3或1/4。或做成鱼形、蚕形等,般四角有小孔,所以又是佩饰之物。   6、琥虎形或具有虎纹的玉器,古代均称作琥,以白唬祭西方,或作为发兵的信物称虎符。但现今称圆雕的虎形王器为玉虎,栽雕或透雕! 关于古佩饰玉  古人佩戴的玉器饰物,种类颇多。   1、头饰,有笄,或称管。一般是长针形,用以固定发髻或者或冠弁,形式有多种,有一端有乌兽头形,一端尖状,或一端扁平者,后世妇女有用扁平而二头尖者等。冠玉,汹上玉怖,冠是古代成年男子所戴束发用具(不同于今之帽子)。玉导,是引发入冠的工具。玉拨,妇女抿发使发平整)玉具,平时也插在头上。   2、项饰新石器时代即大量发现,用玉石、绿松石、玛琐等制成串珠,作项链。另用玉人、动物、玉牌、鸡心等为坠,俗称盗头。   3、手上玉饰有惆、指环、扳指等。玉锅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贿发现,但略成筒形,今日王镯形式在汉魏以后才有。现今形式的玉指环,最早发现于隋墓。扳指,古文献中称韫,是戴在大拇指上帮助拉弓弦的用具,清代嗜古成风,男士们戴它作装饰品。   4、组饰东周诸侯、大夫、夫人们按等级地位所佩玉饰,包括环、壁、璜、珑等玉件组成。另有心形佩,或以为即壁羡,是带椭圆形的的壁,玫,是带缺口的玉环;佩物不有玉印、刚卯形亥瞩今之图章,四面刻吉祥语、佩之辟邪,”是汉代物有还有。还有一些工具性的佩饰、玉带钩等。 关于古葬玉  葬玉,指专为殓尸或保存尸体所用的玉器,而不是指墓中陪葬的玉器。这些玉器有:   1、玉衣:用小玉片按等级以金、银、铜丝联缀,依死者体型制成玉衣,包裹尸体。这种葬制始于春秋、战国、盛行于两汉,多用于君王、贵族。后妃。至魏文帝时明令禁止,其后就绝迹了。至今发现最典型、最完整的是河北满城出土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夫妇的“金缕玉衣”,每具用两千多片小王片以金丝联编而成。这种玉衣旧时也有出土,因不知是玉衣,一些小玉片也在文物市场出现,呈长方形或梯形,四周带有小孔,大的长约十余厘米,因不知为何种玉器,遂乱定名为圭或生产工具,这是不对的,要注意。   2、含玉:指含于死者口中的玉件。此风商代即有,直至近代还偶有发现。汉魏时常用的含玉是玉蝉,在此前后或用碎玉或其他玉件。以玉蝉而言,往往制作粗糙,玉片略具蝉形,翅体粗粗数刀而已。   3、握玉:古墓中死者手恃之王器。如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双手各持玉玻。东汉以后,一般以双手握玉豚人殓,这种玉豚握玉,至魏晋南北朝不绝。清代学者吴大微,把玉豚误认为玉虎,是因玉豚制作粗糙,刻线简单,猪虎难辨,这是要注意的。   4、塞玉:古人俣信以玉件塞死者孔窍能不腐朽。最完整的是“九窍塞”,小山靖王刘胜夫妇墓。当然并非每墓能如此。眼、耳、鼻、口。肛门等塞玉的形状各有不同,我们遇见时要能识别。总之,葬玉不同于一般的陪葬玉器,是专为死者特制的,形制、加工似为粗糙,一望即知非是艺术品。 关于古玉工具与玉兵器  在石器时代和铜器时代之间,有一段金石并用时代。在我国,一些学者称之为玉器文化时代。具体说,是从新石器则“代晚期至商周。出现大量的玉删生产工具、兵器、装饰品及许多反映精神文明的玉器,为我国古文化的特有现象。今先述玉工具与兵器,远古时代二者很难严格区分,大致分三类:   1、尖端状带刃器如戈、矛、链、剑等都有玉制,有些刻有精致花纹,可能作仪仗用。殷墟妇好墓出士的所谓玉圭,实际上应是玉戈。   2、平头或弧状、带刃器如斧七铸、凿)铲等。吴大微《古玉图考》中所录的“琰圭”、“琬圭”正是斧、凿一类的工具。特大的弧刃工斧称玉铖,有刻花,也作仪仗用。还有一种被称为漩巩,是环形有规则的缺刻,有人说是齿轮,其实多带有刃面,是一种武器

文档评论(0)

sunyi82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