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历史八上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学案1.docVIP

北师版历史八上第23课走向战略进攻学案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3课 走向战略进攻学案 【目标导航】 1、通过粉碎敌人对陕甘宁、山东解放区重点进攻的史实,深刻体会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用兵如神”的智慧。 2、知道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史实,并由此揭开了我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 【课堂同步练习】 一、课堂训练 1、选择题 1.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是为了???? (??? ) A、声东击西????? B、诱敌深入????? C、调虎离山?????? D、迂回战术 2.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指挥西北野战部队同国民党军队周旋的主要将领是? (??? ) ?A、邓小平???? B、陈毅????? C、彭德怀???? D、朱德 3.1947年3月中共中央撤离延安是在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 (??? ) A、山东解放区????? B、中原解放区?? C、陕甘宁解放区??? D、大别大根据地 4.揭开人民解放战争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 A、孟良崮战役??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5.指挥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的是 (????? ) A、彭德怀、贺龙???????? B、陈毅、粟裕????? C、刘少奇、邓小平?????? D、刘伯承、邓小平 ——《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任务》 请回答: ①材料中的“第二年”指哪一年? ②材料中的“外线”指什么?“内线”指什么? ③中国人民解放军反攻主攻方向选在哪里? 2.仔细观察课本121页《刘邓大军挺进中原示意图》,指出1947年,人民解放军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时开辟或扩大的三块根据地,共同涉及的省份是 A.陕西 B.河南 C.江苏 D.安徽 【课堂延伸】 1.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当时许多战士想不通,纷纷请战,欲与国民党决一死战。你的看法如何?谈谈你的想法和理由。 ? ? .材料一:下文是毛泽东对一次战略部署的生动比喻:蒋介石把他的主要兵力集中于陕北、山东,搞重点进攻,好比两个拳头一张,胸膛就露出来了。这样的兵力部署很像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两头力量强,还有攻势;中间力量弱,处于防御。我们就攻其薄弱部分,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请回答:(1)“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的战略部署指的是什么?“敌人胸膛”指的是哪里? ? (2) 这一战略部署有什么意义? ? (3)你能用一句军事常用语概括这一战略吗? .材料一:1947年3月,蒋介石军队由于战线拉长,兵力不足,被迫将其全面进攻改为对山东和陕北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蒋介石企图利用其34个旅共25万人的兵力,在3天内攻占延安,在3个月内聚歼西北于延安及其以北地区,或逼迫西北野战军东渡黄河。 。 材料二:为了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决定:以陕甘宁和晋绥解放区的部队组成西北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西北野战军在具体的作战方针上决定实行诱敌深入的方针,依靠优越的群众条件和有利的地形,大打人民战争,运用“蘑菇”战术,集中优势兵力寻机歼敌。 材料三:1947年国民党占领延安以后,得意地说,当年毛泽东在瑞金,被我们打得长征,跑到陕北,现在在延安,又被我们打得被迫长征。 请问:(1)材料三中的两个“长征”分别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 (2)读了上述材料,你认为材料三中国民党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 (3)材料三中的两个“长征”有什么相似之处?其结果如何? ? (4)两个“长征”及其结果对你有什么启示?

文档评论(0)

ms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411600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