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融的逻辑是什么?(五) 陈志武 第 34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1) 第 34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1) 第 35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2) 第 35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2) 第 35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2) 第 35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2) 第 36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3) 第 36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3) 第 36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3) 第 36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3) 第 37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4) 第 37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4) 第 37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4) 第 37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4) 第 38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5) 第 38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5) 第 38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5) 第 38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5) 第 39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6) 第 39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6) 第 39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6) 第 39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6) 第 40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7) 第 40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7) 第 40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7) 第 40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7) 第 41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8) 第 41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8) 第 41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8) 第 41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8) 第 42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9) 第 42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9) 第 42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9) 第 43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10) 第 43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10) 第 43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10) 第 43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10) 第 43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10) 第 44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11) 第 44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11) 第 44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11) 第 44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11) 第 45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12) 第 45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12) 第 45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12) 第 45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12) 第 46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13) 第 46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13) 第 46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13) 第 46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13) 第 47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14) 第 47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14) 第 47 节-治国的金融之道:藏富于民(14) 第二种是嫁妆礼基金券,一般是在女儿出生几年内,父母即从政府手里买些嫁妆礼基金券,让政府融资。在他们的女儿出嫁前发券方不付任何利息,但在女儿出嫁时父母可得到本金加累计的利息,用作嫁妆礼。但是,如果女儿在 15 年内不嫁或者出家做修女(当时约占女孩的四分之一),那么父母就永远得不到回报,政府就没有债务了。1425 年佛罗伦萨就设立这类嫁妆基金,在威尼斯等南欧城邦也流行。实际债务期限平均在 10 年以上。 第三种干脆就是无期债券,没有到期日。这当然能大大扩大政府的负债能力。前面讲到,1715 年荷兰的国债余额为其国民收入的2 倍多,英国的是0.8 倍,它们主要利用长期限债券渡过财政难关。英国那年的国债大约为 6000 万英镑 ,其中,1640 万英镑 是无期国债,利息在5%到6%之间,主要由英格兰银行、东印度公司和南海公司持有;1260万英镑分别是99 年期和32 年期的年金债券(不是人寿年金);1140 万英镑是彩票债券,32年到期,年利率至少为 6.84%,但根据抽彩结果利率最高可以到 8%;剩下的为短期和其它长期债。1717 年后,无期国债和长期年金债利率都被重新调低到4%左右。 跟同期的西欧政府比,中国宋、元、明朝廷没那么幸运,无法通过发行无期国债或任何超过一年期限的债券让他们挽救或延长其朝代生命。他们甚至没有晚清中国那么幸运,因为在甲午战争之后,虽然甲午赔款、庚子赔款是无理强加的,但清政府毕竟能从外国银行借到36 年期限、5%年息的债务,帮助他们渡过亡国的危机,延长了清朝的生命。根据当时人们对国债的根本性否定的态度,借外债当然更无法接受,但那总比让中国成为殖民地好。——我们一会儿再回到此话题。 虽然中国到 19 世纪末还没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