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国旅游景点介绍全书-002[福建].pdf
一、福建八闽民俗
福建位于东南沿海,有 “东南山国”之称,与台湾隔海相望,全省面积
12.14万平方公里,人口2800万,以汉族为主,还有畲、回、蒙、满、高山
等31个少数民族,风俗民情颇殊,历史悠久,文化发达,海外侨胞700多万,
是我国主要侨乡。
“八闽”之由来
福建亦称 “八闽”,从“闽”字来的。
有人说,福建因有闽江,故简称 “闽”。这种说法不合事实,因为称闽
在前,而闽江之得名在后。 “闽”在福建,最早是族称,即为福建土著民族
之称呼,亦称为 “蛮”或“荆蛮”,后来也称为“越”。《史记》吴大伯世
家条的 “索隐”对“荆蛮”解释说:“蛮者,闽也,南蛮之名,亦称越。”
因此,又有人将它们合称为 “闽越”。闽到后来既是族称,也兼称地名,即
指福建这块地方。因为早期闽人多以蛇为图腾崇拜,所以 《说文解字》称:
闽是 “东南越蛇种”。
秦以前的福建,一般称 “七闽”。《周礼》上有“五戎、六狄、七闽、
八蛮”之说,那是因为福建土著民族在秦以前有 “七国”即有七个部落的缘
故。
称福建为 “八闽”,是在汉人南迁以后的南宋,因为从北宋开始,福建
有八个相当于府 (郡)的行政单位。这八个相当于府的行政单位,历元、明、
清几个朝代基本上无变化,所以八闽之称一直延用下来。
这当中,从清初康熙年间开始,福建除了原有八个府的行政单位,还有
台湾府也属于福建管辖。这样,福建曾有过九个府的年代,所以八闽的福建
又有”九闽”之称。直到清光绪十一年 (1885年)台湾建力行省,与福建分
治,于是九闽的福建又恢复八闽之称。
清以后,福建府一级的行政单位有过多次变动,但人们都以习惯来称呼
福建为 “八闽”。因此,闽和八闽,成为福建的简称和俗称。
福建人讲河洛话
河洛话一说是黄河,洛水一带的话,一说系河南洛阳的话,总之系指中
原的话 (方言)。福建人讲中原的话,不令人奇怪呜?讲来也不奇怪。
历史上中原汉人最早一次大规模向福建移民是在东晋 “永嘉之乱”,那
时,中原“八大姓”来到福州一带,另一次是唐高宗年间,河南固始人陈政、
陈元光父干带了58姓大军来福建讨伐“南蛮”之乱,之后,他们在福建南部
定居下来,开发漳州大片土地。再一次是唐末,固始县王潮、王审知带大批
人马入闽,占据福建大部地方,为开发和建设福建做出积极的贡献。后来到
了宋末又有大批汉人避乱江南,其中有的定居福建。就是这样,中原话随着
汉人迁移入闽而带入福建。
中原话带到福建后由于居住地方不同,加上交通不便,发展成不同的福
建方言,甚为纷繁复杂,就大的区别看,主要有闽方言和客方言两大系统,
闽方言大体直接从中原带来的,客方言是江西移入的。此外,还有一种接近
北京话的方言称北方方言,主要流行于南平城关和长乐洋屿,是明代邓茂七
起义时,明廷为镇压起义而派京兵所带来北方话以及清初从北京派军队所带
来京都话与本地话结合而产生的。
卑就闽方言讲,又分成闽海方言群和闽中方言群,而闽海方言群又有闽
东方言区、莆田方言区和闽南方言区之别。因为这些方言与中原有着密切的
乡土关系,也就是说,福建方言是从中原带来的古汉语,所以福建方言又被
说成是河洛话。
特别要提到,福建方言中的闽南话,其流行地区大大超过福建范围,台
湾省的大部分地区、浙江省的温州、江西省的东部,广西、四川的一些地区,
都讲闽南话,海南省方言、广东潮汕方言,也属于闽南话体系。此外,东南
亚华侨、华人中,讲闽南话人数亦相当的多。这些主要与福建移民有关。
闽南方言有许多奇特之处,不但声调多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闽南方言
有八个声调),而且分成书面语和口语。有些话书面语和口语都一样,有的
则有区别,如 “大人”在书面语是对人尊称,口语则泛指成年人;“出山”
在书面语是要人出来任职,口语则指出葬。闽南方言还有一个奇特的地方,
就是有很多词正读和倒过来读意思都是一样的,如 “喜欢”和“欢喜”,“便
利”和 “利便”,“客人”和“人客”,“补冬”和“冬补”等。
福州方言则颇令人头痛,以前曾有人说过: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福
州人说土话。”那是说,福州话既不容易听得懂,更不好讲。有人看 《闽都
别话》看不大懂,就因为它是用福州话写成的。福州话其所以不容易听懂,
主要因为它保留许多中原古音和古代用语,跟普通话很不一样。比如福州话
中,说父亲为“郎罢”,说母亲为“娘礼”。平时孩子称呼父亲为“依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