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doc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doc

  1. 1、本文档共8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doc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 序言 徐邦宁 作者单位,100089 中日友好医院临床医学研究所 印会河教授名石,宇枕流,1923年生于江苏省靖江县中医世家,父印秉忠为我国南方名医 印会河教授自幼随父读医书,耳襦目染,锐志求学,值日寇侵华,家乡沦陷,乃弃学就医,1940年即开业,济世活人, 1954年后在江苏省中医学校(现南京中医学院)任教,曾任中医教研组业务组长兼《金匮》教研组负责人,曾主编《中医学概论》及《金匮》讲义。 1957年奉调北京中医学院工作,先后担任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兼内科教研组组长、温病中医基础教研室主任,1978年卫生部授予全国首批中医教授。主编《金匮》及内科讲义。1984年至1994年任中日友好医院副院长、专家室和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理事,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辽宁中医学院名誉教授.卫生部高等医药院校中医教材犏审委员会委员等职.主编全国中医院校《中医基础》三、四、五版教材。印会河教授从事中医工作已六十年,精通中医基础理论,勤于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学术思想开放。主张改革,力倡中医西医相结合,走中医现代化的道路-在继承中医传统理论的基础上,锐意发展,开拓创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医疗风格。印会河教授从医六十余载中冶愈沉疴怪症无计,诸如1959年在莫斯科国际医学年会上宣读的论文《中医药治疗脊髓痨获突破性进展》即是其任内科主任时的科研成果。1986年中标卫生都攻关课题《开肺气、利三焦、治疗肝性腹胀的研究》已取得成果,经研制的消嗽汤治疗慢性肝病效率高,深受医患的欢迎。当代名医印会河的业绩不仅载人《名老中医之路》、《今朝医文集一桔杏春秋)等书中,井已收^ 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展示了印会河教授对祖国医学的贡献及对世界医学的影响。《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是印会河教授部分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代表作.特别是临床抓主症常用的三十八方.是印老家传、师承及他从事中医工作半个世纪以来经过反复验证疗效可靠的经验方,他把中医的症与西医的病相结合,把西医的临床化验、检查和诊断等纳^ 中医的 辨证论冶 之中, 集成一套简便易行,行之易效的诊治方法。这种方法只需抓住常见病中的几个主要症状(连同西医的明确诊断在内),便能定方、定药,甚至定量地加以治疗,并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1990年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出通知,要采取紧急措施,做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的继承工作,卫生郭批准遴选中日友好医院中医老年病科主任医师陈庆平教授和中西医结合消化科主任王请雅教授作为印会阿教授的学术继承人。陈庆平教授已年过花甲,热爱祖国医学,医德高尚,医技精良.视患者如亲人,待人诚恳热情,忠厚敬让,深受医界爱戴。陈庆平教授和王诗雅教授对印老 而言真可谓名师配高徒,两位教授经过多年努力总结和整理的《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文从字顺,通俗实用。抓主症三十八方有十二首源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均为仲景先师传世之宝,亦是后人常用的名方,另有十八首出自历代名家医著,可见印会河教授博览群书,善采众方,而且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这些古方加以化裁,成为独具特色的新方,最具代表性的是印老自制的八首新方,反应了他改革创新,发展进取的时代精神。陈庆平、王诗雅两位教授整理全文后,印老曾逐句逐字审读。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条理清晰,通俗易懂,便于掌握,疗效可靠,《中国乡村医药》杂志社有幸将连续刊登,以供全国广大中医药工作者、中西医结合医生特别是数以百万计的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乡村医生阅读。另外,还将选录近年来印会河教授在门诊和病房会诊的部分验寨,它反映了印老抓主症的学术思想和冶疗疑难重症的独特经验,一定会给读者以启迪。 通读全文,诚感尽管本书在辨证、用药、诊断和按语等方面,尚有可商讨之处,但通过广大基层医务人员临床实践和认识的不断深化是可以统一的 当然也可以求同存异,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这样才能促进诅国医学的发展。 目录 1.1 清解表热方(印氏方) 1.2 小柴胡汤加减方 1.3 麻杏石甘汤加味 1.4 《干金》苇茎汤加味 名医印会河教授抓主症经验集粹(一) 陈庆平 王诗雅 1 三十八方集验 1.1 清解表热方(印氏方) [方药组成] 桑白皮1O克,桑叶lO克,菊花10克,黄芩12克.山豆根10克,鱼腥草30克,炙枇杷叶1O克.芦根3O克,生石膏3O~ 45克(先煎) [功用] 清解表热 [主要症状] 发热恶寒.热重寒轻,头胀痛.口渴思饮,鼻塞流涕,咳嗽.咽痛.舌边尖红,苔白或微黄,脉浮数。 [辨证要点] 此证系外感风热或风寒化热.邪在卫分之证.其特征是发热重,恶寒轻,咽痛,头胀痛,舌边尖红,脉浮数。 [适应证] 感冒、急性气管一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等呼吸道感染性疾患。 [加减法] 咽痛加桔梗10克,牛蒡子1O克;咳嗽甚

文档评论(0)

web1312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