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与中医伦理学.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仁与中医伦理学.ppt

第二講 孫思邈《 備急千金要方?大醫習業》 凡欲為大醫,必須諳素問 、 甲乙 、 黃帝鍼經 、 明堂 、 流注 、 十二經脈 、 三部九候 、 五藏六腑 、 表裏孔穴 、本草、藥對、張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東陽、張苗、斳邵等,諸部經方。 又須妙解陰陽、祿命、諸家相法及灼龜五兆、周易、六壬,並須精熟,如此乃得為大醫。 若不爾者,如無目夜遊,動致顛殞。 次須熟讀此方,尋思妙理,留意鑽研,始可與言於醫道者矣。 又須涉獵群書,何者,若不讀五經,不知有仁義之道,不讀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讀諸子,睹事則不能默而識之,不讀內經,則不知有慈悲喜捨之德,不讀老莊,不能任真体運,則吉凶拘忌觸塗而生 。 至於五行休王,七耀天文,並須探賾。若能具而學之,則於醫道無所滯礙,盡善盡美矣。 仁之字源 「相人偶」(co-humanity ) 獨則無偶,人有偶成雙(「仁」從人、從二),強調人與人的關係,彼此親愛 《 論語》中之“仁” :狹義 愛( benevolence ,love,“仁愛 ” 、“仁慈”) 恕(considerateness ) 仁是諸德之一 《 論語》中的三達德: 智、仁、勇 《孟子》中的四德: 仁、義、禮、智 廣義 諸德之全,至德 perfect virtue, goodness, moral life at its best “仁者” 、“仁人” :有大德之人(理想道德人格) The perfect personality embracing all virtues 孟子 惻隱之心為仁之端,為人之本性 仁心為人皆本有 仁是一種有等差的愛(preferential love ) 「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孟子?盡心》上45) 朱熹論仁(承繼孔孟) : 既是眾德之一,也是全德(仁包四德)(第二冊,42) 愛 愛有差等(第二冊,52, 65) 朱熹論仁(原創) : 仁既是人道,也是天道 天心與人心 (第一冊,345, 357, 359) 李致重《中醫形上識》 頁272, 277 仁 The core or kernel of fruits 果仁 fruit kernels 杏仁 almonds 桃仁 peach kernels 「仁流行到那田地時,義處便成義,禮智處便成禮智。且如萬物收藏,何嘗休了?都有生意在裡面。如穀種、桃仁、杏仁之類,種著便生,不是死物,所以名之曰『仁』,見得都是生意。」 仁為「生之性」 仁: 「生生」,萬物生生不息之「生之性」、「生氣」、「生意」、「生生之意」(第一冊,346-47, 350, 351, 354,359, 360) (也把仁喻為穀種,第一冊,349, ) 李致重《中醫形上識》 頁294 仁是核心、種子、源頭、泉源,充滿生機,等待呈露開展 作為天地之心,仁生化萬物(345, 349, 351, 353) 作為人之心,仁生化德行(358-59) 「 天體於物,仁體於事」 (348) 仁者,「心之德、愛之理」 仁?愛;仁?愛 仁是人心本體(心之德,“essence of the mind” ,universal nature of humankind) 仁的外顯是愛(愛之理 , “principle/ground of love” ) (第一冊,359, 360,第二冊,51, 60-61) 仁與愛 如“體”與“用” “性”與“情” “未發”與“已發” 根與苗 穀種與穀稻 (第二冊,50-51, 60-61, 64-65) 仁與公 公:無私欲,大公無私,一視同仁(impartiality) 公?仁?愛 公?仁?愛 仁與公, 如日月之於撥雲霧(第二冊,61, 66, 67, 68, 69) 仁與恕(considerateness ) :恕如開溝, 愛如水(第二冊,69) 人要法天,人的仁要吻合天的仁(第一冊,357-358, 362) 「仁者以天地萬物為一體」?「渾然與物同体」?(第二冊,59-60) 仁即覺? 麻木不仁:insensitive, unfeeling, indifferent. 頑痺不仁: partially paralyzed 不覺?不仁 硬心腸(不覺)?無惻隱(不仁)(57) 仁?覺;仁?覺(第二冊,70-71, 78) 醫乃仁術 【仁術】(1) 施行仁政的策略。《孟子.梁惠王上》: “無傷也,是乃仁術也。”朱熹集注:“術謂法之巧者。”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倪文節請以諫議大夫人入閣》:“慈湖楊公簡手疏其事以白上,謂此非仁術,且失中原心。”《續資治通鑒。宋哲宗元祐元年》: “陛下仁孝發於天性,每行見昆蟲螻蟻,軏違而過之,且敕左右勿踐履,此亦仁術也。” (2) 指醫術。明張浩著有《仁術便覽》,清王士雄著有《仁術志》

文档评论(0)

专业好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0200002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