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社会学)研究中(量化)方法 应用的心得体会.ppt

6-(社会学)研究中(量化)方法 应用的心得体会.ppt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會學)研究中(量化)方法 應用的心得體會 周雪光 引言 個人的心得體會 主題: 功夫盡在文章外 理論在實證研究中的地位 內容提要 第一講、社會學量化研究的不同風格和取向 第二講、 研究課題、理論思路、實證研究的銜接關聯 第三講、關於論文寫作和審稿過程的一些觀察和體會 第一講 社會學量化研究的不同風格和取向 一個現象:量化研究更容易發表 個人經歷 ASR主編的抱怨 鼓勵“質性”研究 審稿過程的艱難 學術的社區:共享規範、標準、期待 不同的學術社區和領域有着不同的規範、期待和整合 量化研究的“八股文”格式 研究課題 (‘Introduction’, ‘Issues’) 理論思路(通常是多個理論的比較理論框架)(’Theory and Hypothesis’) 實證假設 研究設計 (Research Design) 資料 (Data) 變量測定 (Variables) 統計模型 (Models and Methods) 分析步驟 (Plan for analysis) 研究發現 (Results/Findings) 討論與結論 (Discussion/Conclusion) 評論: 基本信息:如果缺少,難以過關 共享標準: 定義,解釋,未意料結果的討論解釋 理論想法、實證假設、研究設計之間的邏輯聯繫 操作化、統計模式是否使用得當 幾個課題 一項研究的學術定位 理論思路的形成 研究的起點在哪裏? 需要不需要實證假設 幾個例子 課題一。學術定位:一個研究的貢獻是什麼 為什麼要關心一項研究的學術位置? 學術研究的不同風格 單獨理論: Zhou et. al (1996) “stratification dynamics” 理論:强調政治動態和不斷變化的國家政策對社會分層的影響 方法:從時間序列角度研究社會分層的變化 為什麼只是一個單獨理論? 理論研究流派 開創性理論研究思路: Granovetter (1985), Meyer & Rowan (1977) 理論邏輯的澄清、完善、嚴謹化 理論的延伸、修正、與其他理論的對話 實證研究的設計、操作化、資料獲取 大量的實證研究 理論研究流派演變過程的例子:新制度學派 開創性研究:Meyer & Rowan (1977) 理論進一步闡述、發展:DiMaggio & Powell (1983) 研究設計上的貢獻:Tolbert& Zucker (1983) 實證研究工作 實證研究的積累 研究課題領域擴延 與其他理論對話 Edelman (1990) Strang (1990) Carroll & Hannan(1989) Dobbin & Sutton (1993, 1998) Fligstein (1985) Han (1993) …………. Zhou (1993b) Zhou (1993a) 進一步發展(概念、操作化、新的應用) Haunschild & Miner (1997) 實證研究思路的創新: 如何研究“合法性”,如何研究“內嵌性” 例子:Tolbert and Zucker (1983) 美國城市政府採納“公務員制度”的過程 基本思路:“廣為接受”— 合法性 – 制度採納 兩個階段:理性選擇、組織趨同 貢獻:從動態研究組織趨同現象 問題:對“合法性”沒有直接測量 新的操作化 新的資料—新的訊息 研究資料的積累、拓展: 從一個公司到各類公司(資料的積累) 從一個領域到其他領域 (解釋領域的擴展) 從美國到臺灣 (不同背景下的理論適用性) 例子:制度趨同現象的研究: 組織形式:科層制、教育制度、公務員制度,專業許可證的採納 組織內部規章制度:大學規章制度的演變,due process 組織行為:人力資源管理 組織生產過程(全面質量管理、ISO2000) 兩個例子 Zhou “國家與城市居民生活機遇”的研究 多個城市、歷史演變、個人生命史資料 Zhou (et. al 2003)的契約研究 基本思路:公司間契約的機制 抽樣方法 變量測定:社會網絡 、社會交往强度、契約內容和形式 新的統計模式—新的研究角度 實證方法的創新: 從靜態到動態 (dynamic modeling) 從單維到多維 (multivariate) 從一個層次到多個層次(multilevel) 從單向到雙向(reciprocal,endogenous) 例子 1。社會分層研究的發展階段 “地位獲得”模式 社會流動表 – 結構分析 歷史事件分析--社會分層的動態分析 2。Zhou(2000)從動態研究中國社會分層的變化 小結:不同

文档评论(0)

小玉儿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