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2011届高三数学二轮专题复习教案――不等式
一、本章知识结构:
二、重点知识回顾
不等式的性质是证明不等式和解不等式的基础。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有:
对称性:abba;
传递性:若ab,bc,则ac;
可加性:aba+cb+c;
可乘性:ab,当c0时,acbc;当c0时,acbc。
不等式运算性质:
同向相加:若ab,cd,则a+cb+d,.
正数同向相乘:若ab0,cd0,则acbd。
(4)乘方法则:若ab0,n∈N+,则;
(5)开方法则:若ab0,n∈N+,则;
(6)倒数法则:若ab0,ab,则。
2、基本不等式(或均值不等式);利用完全平方式的性质,可得a2+b2≥2ab(ab∈R),该不等式可推广为a2+b2≥2|ab|;或变形为|ab|≤;
当a,b≥0时,a+b≥或ab≤.
3、不等式的证明:
不等式证明的常用方法:比较法,公式法,分析法,反证法,换元法,放缩法;
在不等式证明过程中,应注重与不等式的运算性质联合使用;
证明不等式的过程中,放大或缩小应适度。
不等式的解法:
解不等式是寻找使不等式成立的充要条件,因此在解不等式过程中应使每一步的变形都要恒等。
一元二次不等式(组)是解不等式的基础,一元二次不等式是解不等式的基本题型。一元二次不等式与相应的函数,方程的联系
求一般的一元二次不等式或的解集,要结合的根及二次函数图象确定解集.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设,它的解按照可分为三种情况.相应地,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的位置关系也分为三种情况.因此,我们分三种情况讨论对应的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列表如下:
含参数的不等式应适当分类讨论。
5、不等式的应用相当广泛,如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研究函数单调性等。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应当善于发现具体问题背景下的不等式模型。
用基本不等式求分式函数及多元函数最值是求函数最值的初等数学方法之一。
研究不等式结合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等价变换思想等。
6、线性规划问题的解题方法和步骤
解决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方法是图解法,即借助直线(线性目标函数看作斜率确定的一族平行直线)与平面区域(可行域)有交点时,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求解。它的步骤如下:
(1)设出未知数,确定目标函数。
(2)确定线性约束条件,并在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对应的平面区域,即可行域。
(3)由目标函数z=ax+by变形为y=-x+,所以,求z的最值可看成是求直线y=-x+在y轴上截距的最值(其中a、b是常数,z随x,y的变化而变化)。
(4)作平行线:将直线ax+by=0平移(即作ax+by=0的平行线),使直线与可行域有交点,且观察在可行域中使最大(或最小)时所经过的点,求出该点的坐标。
(5)求出最优解:将(4)中求出的坐标代入目标函数,从而求出z的最大(或最小)值。
7、绝对值不等式
(1)|x|<a(a>0)的解集为:{x|-a<x<a};
|x|>a(a>0)的解集为:{x|x>a或x<-a}。
(2)
三、考点剖析
考点一: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内容解读】通过具体情境,感受在现实世界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不等关系,了解不等(组)的现实背景;了解不等式的有关概念及其分类,掌握不等式的性质及其应用。
养成推理必有依据的良好习惯,不要想当然,不要错漏不等式性质使用的条件,如,中,注意后面大于0的条件,出题者往往就在这里出一些似是而非的题目来迷惑考生.
【命题规律】高考中,对本节内容的考查,主要放在不等式的性质上,题型多为选择题或填空题,属容易题。
例1、(2008广东文)设,若,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由知, ,所以,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绝对值的概念和绝对值的性质,如果用特殊值法也能求解。
例2、(2007上海理科)已知为非零实数,且,则下列命题成立的是( )
A、 B、 C、 D、
解:取a=-3,b=2,由(A)(B)(D)都错,故(C)。
点评:特殊值法是解选择题的一种技巧,在应试时要时刻牢记有这么一种方法。这晨a,b没有说明符号,注意不要错用性质。
考点二: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内容解读】会从实际情况中抽象出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模型,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与函数方程的联系;会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会由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求原不等式;用同解变形解不等式,分类解不等式;对解含参的不等式,对参数进行讨论;注意数形结合,会通过函数图象来解不等式.
(1)用图象法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教材中在研究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时,是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利用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得出的,所以我们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时,应从二次函数图象出发加以理解.
(2)弄清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一元二次不等式三者之间的关系
二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ZG【湖南师大内部资料】高中二年级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 件:论语.ppt
- AJ081014高中二年级地理区域的 发展差异.ppt
- BR090901高中二年级地理第四节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 响2课件.ppt
- BX090914高中二年级政治综合探究:建立“学习 型社会”.ppt
- CA0910922_高中二年级地理区域地理 学习方法.ppt
- CR100707高中二年级历史古代中国的 政治制度.ppt
- DM100925高中二年级英语U2Perio d1课件.ppt
- GIR高中二年级化 学铁三角.ppt
- GLR高中二年级化学化学与生活归纳与整理 复习课件.ppt
- GPW高中二年级化学第42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 骤和方法.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