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那些看似“无用的”知识:思想家,有什么用处.doc
那些看似“无用的”知识:思想家,有什么用处
世上所有的奖项都是评委评出来的,而评委是人,自然会显示出人的偏好,诺贝尔文学奖也不例外。一般人都以为获奖的都是最伟大的作家,其实不然,伟大不伟大,一下子是看不出来的,有的当红作家热闹的很,貌似好伟大的样子,可没过多久被人遗忘了,这种例子挺多的,诺贝尔奖也不能免俗,也曾经颁给过一些平庸者。不过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另一种情形,评委过于放任自己的爱好,有时居然会把文学奖颁给政治家,史学家,甚至哲学家,比如丘吉尔(1953),蒙森(1902),罗素(1950)。英国人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 , 1872-1970),是二十世纪西方哲学界的大佬,同时还是一位数学家,年轻时曾经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三卷本《数学原理》,而后由数学出发进入哲学,到了孔子说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年龄,写完《西方哲学史》。这本书有中文本,洋洋洒洒80多万字,历数从苏格拉底、毕达哥拉斯、亚里士多德,到马基雅维利、笛卡儿、斯宾诺莎,再到叔本华、尼采、柏格森等各种西方哲学流派和代表人物,跨度长达2500年,可谓煌煌巨著。那么作为哲学家和数学家的罗素,为什么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呢?这得从二战说起。西方人以前喜欢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解释历史,解释战争,拿破仑打过来,俾斯麦打过去,为了利益该征战时征战,该联姻时联姻,谁也不欠谁,但是经历过奥斯威辛、达豪之后,饱受蹂躏的欧洲人忽然明白,潜藏于人性中的邪恶,才是灾难的真正起因,而这一点,罗素在他的著作中早有分析和预言,战后的幸存者读起来能不心悦诚服?何况这人的文笔很漂亮,很流畅,一部哲学史写得跟聊天似的,这就让斯德哥尔摩的那帮瑞典人找到了授奖的理由。同样作为思想的巨人,罗素与自己的前辈哲学家是很不相同的,他的哲学很澄澈,把思想放在生命的大背景上,像秋天的树,没有那么多繁枝杂叶,一目了然。他之所以能把自己的思想梳理得这么简洁,完全得益于他钟爱的文体。黑格尔、康德的哲学著作充满了逻辑和思辨,一般人读起来好辛苦。记得我念中学时,正值毛泽东号召大家读一点哲学书,读一点马列,那些马列著作里不时会穿插引用一些黑格尔、康德,拿来进行批判,可那时我的脑子不够用,光是看那些“错误的”观点头都晕了,哪还有精力去领会“正确的”思想?罗素不一样,他的文字是非常随意,非常散文化的,充满了即兴发挥的智慧。他曾撰文讽刺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认为正是在培根的影响下,现代人把知识分成了“有用的”和“无用的”两种,什么是“有用的”知识呢?罗素说当然主要是指科学技术,因为可以刺激生产力,没有那些知识,“我们就没有机器、摩托车、铁路、飞机;进一步说,我们就没有现代广告和宣传事业。现代知识使得人们的健康状况大大改善,同时也发现了如何用去毒气绝灭大城市。”(江燕译,下同)那么“无用的”知识又是什么呢?是文学艺术,在培根看来,一个官员哪怕弄清楚希腊神话中半人半鸟的海妖,唱的究竟是什么歌,也不会因此得以从市长提拔为总理,因为那种知识毫无用处。罗素不这么看,他认为文学艺术是对心灵的熏陶,没有经过熏陶的心灵,掌握多少“有用的”知识都属徒劳无益,有时甚至还有害。……狭隘的功利主义教育观忽视了对人的理想训练如同技术训练一样必要。未经训练的人性中存在着许多残忍野蛮的因素,它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程度不同的表现出来,例如小学生欺辱新生,戏弄穿着特别的人,很多妇女(不少男人也一样)背后说长道短,使人痛苦,西班牙人喜欢斗牛,英国人喜欢打猎和射击,同样残酷的冲动以更为严重的方式表现在德国人对犹太人的杀害和俄国人对富农的残杀。(罗素)鲁迅也有过类似的看法,他曾说过这样的意思,如果精神是冷漠麻木的,那么身体愈健全,反而愈有害,所以他后来弃医从文。基于同样的理由,罗素非常看重“无用的”知识。“无用的”知识最重要的优点是能提高心灵的沉思的习惯。……在思想上而不是在行动上去寻求愉快的习惯,是对抗愚昧无知和过分争权的一种保护措施,是在不幸中保持沉着,在忧虑中保持平静的方法,只有透过宽广而较少烦闷的明亮之窗,生命之中较为悲惨的部分才能变得有忍耐力。心灵的沉思习惯具有遍及于最浅薄到最高深之处的优点。例如从挨跳蚤咬、火车误点或是与贸易同行争吵等这些小烦恼开始。这样一些苦恼似乎很不值得做出英雄主义的反应,然而它们对人们的刺激却破坏了许多人的善良习性和生活乐趣。……(罗素)奇妙的学习不仅能使不愉快的事变得较少不愉快,而且也能使愉快的事变得更愉快。我之所以喜爱桃杏,是因为我知道它们早在汉朝时就首先在中国培育起来了,后来经过卡里斯迦王扣押的中国人质把它们传入印度,不知什么原因又传入波斯,公元一世纪又到达罗马帝国;“杏”这个字与“早熟”一词同出于拉丁文,因为杏成熟较早,而开始的字母A是由错误的语源学之误加上去的。所有这些都使得这种水果吃起来味道更鲜美。(罗素)人的一生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