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北京、南京政府经济政策的思想基础.docVIP

民国北京、南京政府经济政策的思想基础.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民国北京、南京政府经济政策的思想基础[摘要]从北京政府到南京政府时期的20几年间,在经济政策中有迹可寻的思想演变过程,表现出两个特点。其一,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的思想倾向时而相互促进、时而此消彼长的矛盾运动,表现为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顶办”与重大行业“均由国家直接经营之”的冲突,“好政府”主张及走向国家主义的极端倾向等,并集中地反映在统制经济思想理论的盛行这一现象里面。这些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实业计划(孙中山的理论是资产阶级经济思想的代表之一),共同构成了民国政府经济政策的思想理论背景;其二,这一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从放任民营、政府扶助向中央集权、国家至上迅速倾斜的连续过程。   民国时期经济思想十分芜杂,本文在论者、思潮上择取了与同期经济政策关系较为密切的部分,涉及到北京政府时期的舆论倾向和政策精英的观点分歧,孙中山的经济政策思想,“好政府”主义、国家主义思潮,统制经济的思想和理论,以及国际环境和国外因素的作用等若干方面。期望通过对这些资产阶级经济主张与社会思潮的介绍与分析,尝试有条理地追究民国经济政策的思想源流。      一、北京政府时期的舆论倾向和政策精英的观点分歧      民国建立伊始,民族资产阶级欢呼:“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②]使得“群知非实业不足以立国,于是有志于实业者项背相望。”[③]在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旗帜下,以他们为主体的有关经济政策的社会舆论,充盈着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的精神。1912年政府工商部召集全国工商会议,这种思想有了集中的表现。工商业者要求改变垄断政策,放任商民自由经营,“嗣后中国事业不应再有官商合办之事实”,“不应含有官营业性质,如作官营业办去,无有不失败者”,“际此时代,当用保护主义,不能用垄断办法”;又要求政府对民族工商业采用特别而积极的保护政策,“出口予以奖励,进口课以重税”;还有提倡国货、仿制洋货,将提倡国货写入中小学教科书等等。[④]经济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想最有代表性的言论,如“国家之于实业,太上扶植,其次任其自由而弗妄加以干涉,最下者与之争”。[⑤]1919前后,这种思想受到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在一战期间所提出的,民族主权和民族自决的原则的影响,“举国一致滋长着一股迫切要在世界上取得相应地位的要求”。[⑥]   在北京政府经济政策的制订者方面,存在张謇与周学熙为代表的政策思想的巨大差异。东南实业领袖张謇认为,官营业“排调恢张、员司充斥,视为大众分利之薮,全无专勤负责之人”,“与财政上有徒然增豫计溢出之嫌,于实业上不能收商贾同等之利,名为提倡,实则沮之”,[⑦]认为官营业的垄断作法破坏营业自由、与民争利,因而无不低效以至失败。代表了民初实业界反对官办的呼声。张謇一贯主张缩减官业、扩张民业,目的在于使以往“千万死中求一生”的自由的私人资本主义,能够在政府保护扶植下“有所怙恃而获即安”。[⑧]所以,他在就任农商总长时发布公告称:“自今为始,凡隶属本部之官业,概行停罢,或予招商顶办。惟择一二大宗实业,如丝茶改良制造之类,为私人或一公司所不能举办,而又确有关于社会农商业之进退者,酌量财力,规画经营,以引起人民之兴趣,余悉听之民办。”[⑨]与张謇相同,熊希龄在组成“第一流人才内阁”时也宣布:“官营事业惟择其性质最宜者乃行开办,其他皆委诸民,不垄断以与争利,但尽其指导奖励之责而已”。[⑩]民国初年,资产阶级人物进入内阁参政的情况较多,张、熊等人的政策主张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体现。   与立宪派领袖和状元实业家张謇不同,身为清朝大吏周馥之子的周学熙是北洋军阀军事政治集团的一员,他与官营业素有渊源。早在清末,周氏便受袁世凯委托主办滦州煤矿公司,与德商合办井陉煤矿,又在津经办工艺局、银元局、铜元局、北洋造纸厂、劝业铁工厂及唐山启新洋灰公司等,其中部分企业须以5%的经营额报效北洋集团。所以,袁、周等北洋集团在清末即以华北“新政”之名,参与到了官业的经办活动之中。在袁世凯扩军练兵、取清而代之乃至复辟称帝的过程中,周氏担当着帐房先生的角色。袁世凯政府时期,周学熙又两次出掌财政。他以“经济政策”作为整理财政的间接办法,认为“须举公债政策、币制政策、银行政策、产业政策,同时进行,使之收相辅而行之效。”[11]至于实业与财政的关系,周学熙是“赋出于工商”论者,认为工商业是国家重大财源的主要税收的第一次缴纳者。他持理财以税源为重、税源以产业为重的理财观,视振兴实业为开源理财的必由之路。因此,周学熙在他所谓“经济政策”的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实行国家社会主义,使各种产业勃兴,大开利源”,[12]并规划了云南铜矿、延长石油、利国铁矿、漠河金矿、秦皇岛商埠、海塘船坞、口北铁路、各省铁路,沿江一带实行森林法、开设纺织工厂等,10大实业与交通建设项目。   张、周对于资本

文档评论(0)

38号店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